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典型预激综合征表现为PR间期缩短、QRS波群增宽且起始有预激波、PJ间期正常、有继发性STT改变;不同旁路心电图表现不同,左侧旁路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右侧旁路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特殊类型中,短PR综合征PR间期短但QRS正常无预激波,变异型预激综合征PR间期正常、QRS增宽有预激波;同时针对特殊人群给出提示,儿童需考虑心电图正常变异范围并定期复查,老年人因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心电图判断难度,孕妇孕期生理变化会影响预激综合征发作,均需密切监测并根据情况处理。
一、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1.PR间期:PR间期缩短,通常小于0.12秒。这是由于心房的激动通过异常的传导通路(旁路)提前下传心室,使得心室提前开始除极,从而导致PR间期缩短。例如在Kent束介导的典型预激综合征中,PR间期缩短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2.QRS波群:QRS波群增宽,时限大于0.11秒。这是因为心室除极时,一部分心室肌通过旁路提前激动,而另一部分心室肌仍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激动,导致心室除极不同步,使QRS波群增宽。QRS波群起始部有预激波(δ波),它是由于心室肌提前除极形成的顿挫或切迹。
3.PJ间期:PJ间期正常,一般不超过0.27秒。虽然QRS波群增宽,但由于心室除极总时间并未明显延长,所以PJ间期相对正常。
4.继发性STT改变:ST段和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心室除极顺序改变后,复极过程也相应发生改变,从而出现继发性的STT改变。
二、不同旁路的心电图特点
1.左侧旁路:在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常表现为R或Rs型。这是因为左侧旁路提前激动左心室,使V1导联记录到的QRS波群主波向上。Ⅰ、aVL导联也可出现高大的R波。
2.右侧旁路: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呈QS、rS或Qr型。这是由于右侧旁路提前激动右心室,导致V1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Ⅱ、Ⅲ、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的R波。
三、特殊类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1.短PR综合征:PR间期小于0.12秒,但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其发生机制可能与James束有关,该束纤维绕过房室结的大部分,使心房激动较快地传至心室,导致PR间期缩短,但心室除极顺序基本正常。
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PR间期正常,QRS波群增宽,有预激波。可能是由于Mahaim纤维参与传导,该纤维从房室结、希氏束或束支发出,直接连接到心室肌,使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基本相似,但在判断时需要考虑儿童心电图的正常变异范围。由于儿童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心电图参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PR间期和QRS波群时限可能相对较短。对于无症状的儿童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STT段的原发性改变,与预激综合征的继发性STT改变相互叠加,增加了心电图判断的难度。对于老年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评估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和临床症状。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等,这些变化可能影响预激综合征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在孕期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加强产检。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