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癌术后感染怎么办
腮腺癌术后感染的处理包括多方面。监测与评估方面,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局部症状,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判断感染;一般治疗上,做好创口处理、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休息与适当活动;抗感染治疗分经验性用药和针对性用药,依据培养结果调整;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儿童避免用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并注重非药物干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病以助感染治疗。
一、监测与评估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的首要表现,若术后体温持续高于38℃,需警惕感染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可能提示感染严重,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感染性休克。
2.局部症状评估:查看手术创口,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若创口红肿范围扩大、渗液增多且性状改变,如变为脓性,或患者自觉创口疼痛明显加重,都可能是感染的迹象。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为细菌感染。此外,对创口渗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后续精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二、一般治疗
1.创口处理:保持创口清洁干燥,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换药。对于有渗液的创口,轻轻清除渗液,避免外力刺激创口。若创口出现缝线松动、裂开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营养支持:术后感染患者身体消耗较大,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根据患者情况,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可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必要时联合肠外营养,以维持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
3.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休息,病房环境应安静舒适。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着病情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抗感染治疗
1.经验性用药: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回报前,根据常见的腮腺癌术后感染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选用针对性抗生素。一般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针对性用药: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精准治疗,提高抗感染效果,同时减少抗生素滥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炎症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感染恢复相对较慢。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故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加强护理,防止因长期卧床导致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术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非药物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如保持创口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儿童因疼痛抗拒。鼓励儿童多饮水,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性状要适合儿童消化。若需使用抗生素,严格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种类,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感染控制难度较大。需积极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利于感染的治疗。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感染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密切监测心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