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胃火旺症状

来源:民福康

脾虚胃火旺会引发多种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和诱发因素不同;口腔症状有口臭、牙龈肿痛,青少年、长期不良饮食者及有相关病史者症状更明显;全身症状表现为疲倦乏力、失眠多梦、皮肤问题,重体力劳动者、职场人士、青少年和生理期女性等受影响较大;其他症状还有心烦易怒和发热,不同年龄段和有慢性疾病者有不同表现及应对注意事项。

一、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不振:脾虚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胃火旺则会扰乱胃的正常受纳功能,使得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儿童若出现此症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本身脾胃功能较弱,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等,会加重此症状。有胃肠病史的患者,这种食欲不振的情况可能更难缓解。

2.消化不良:脾虚无力运化食物,胃火旺又会使食物在胃内腐熟过快但消化不完全,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青壮年若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此症状频繁出现。女性在经期或孕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消化不良症状可能加重。

3.便秘或腹泻: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胃火旺时,肠道津液被耗,易导致便秘;而脾虚水湿下注则会引起腹泻。中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这种大便异常情况。有肠道疾病史的患者,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生活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运动量不足的人群,便秘症状可能更突出。

二、口腔症状

1.口臭:胃火旺会导致胃中浊气上逆,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形成口臭。青少年因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容易出现胃火旺而导致口臭,影响社交。长期吸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群,口臭症状会更明显。患有口腔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口臭问题可能更难改善。

2.牙龈肿痛:胃经循行经过牙龈,胃火旺时会循经上炎,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出血。儿童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加上脾虚胃火旺,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老年人牙龈本身比较脆弱,症状可能更严重。有牙周炎等口腔病史的患者,牙龈肿痛症状可能反复发作。

三、全身症状

1.疲倦乏力: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患者会感到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熬夜的人群,这种疲倦感会更明显。女性在产后气血亏虚,若伴有脾虚胃火旺,疲倦乏力症状会持续更久。

2.失眠多梦:脾虚胃火旺会影响心神,导致心神不宁,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职场人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容易加重这种睡眠障碍。老年人睡眠质量本身较差,出现脾虚胃火旺时,失眠症状会更严重。有神经衰弱等病史的患者,睡眠问题可能更难解决。

3.皮肤问题:胃火旺会使体内热毒积聚,脾虚则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湿热之邪外溢肌肤,出现皮肤油腻、长痘、湿疹等问题。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皮肤问题可能更常见。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波动,皮肤问题可能会加重。生活环境潮湿、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群,皮肤症状可能更明显。

四、其他症状

1.心烦易怒:胃火旺容易扰动心神,导致情绪烦躁、易怒。儿童可能表现为脾气暴躁、难以安抚;中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情绪波动会更大。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心烦易怒的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症状会更频繁出现。

2.发热:胃火旺可能会出现轻微发热,体温一般在低热范围。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若出现发热症状,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发热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对于发热症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低龄儿童避免使用药物降温。

了解疾病
胃火
胃火主要是指患者胃热炽盛化火而引起的病变,胃火主要是由于情志因素、外感热邪等原因引起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4个月婴儿脾虚怎么调理?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4个月的婴儿表现出脾虚,需要及时的纠正错误的喂养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脾虚的症状。4个月的婴儿脾虚,主要是因为喂养方式错误而造成的,包括冲奶的温度过凉,或者喂奶过量,造成积食,而造成脾胃功能减弱。
胃火去口臭的方法?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清胃火去口臭的最好办法就是清胃泻火,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清胃泻火的药物来缓解和改善症状。同时也可以用中药来改善病人的胃部情况,调理好胃部的症状,病人的口臭症状也会慢慢消失。此外,病人也可以在平时多吃点新鲜的水果蔬菜,可以减轻口臭的症状。
胃火的中成药?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清胃火的中成药有胃热清胶囊、牛黄清胃丸、栀子金花丸、黄连清胃丸等;也可以服用中药来调理,例如天花粉、黄连、大黄、栀子、葛根、升麻等。此外还可以经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饮食上可以多吃些苦菜、芹菜、油麦菜、西瓜、雪梨等;生活上防止过度劳累、按时休息、多喝水。
脾虚湿气重会长斑吗?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长斑是由于体内有瘀阻,若是脾胃虚导致体内湿气重,长期的话,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功能,因此表现出废物停留在体内淤阻经络,表现出长斑现象。建议病人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仁等,平时还要适当增强户外运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脾虚吃什么水果?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脾虚病人能吃以下水果:苹果、木瓜、山楂、橘子、香蕉、柚子、荔枝、桃子等,这类水果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脾虚病人多吃以上水果有助于改善症状。此外,脾虚的病人还可以多吃红枣、山药、茯苓等来调理脾胃。
脾虚便秘症状是什么?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脾虚便秘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脾虚便秘的病人,会表现出大便异常,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第二脾虚的病人,在表现出便秘的同时,也会表现出脾虚和消化不良的情况。脾虚便秘的病人表现出以上症状应积极的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以补脾气为主。如果病人表现出以上症状,建议病人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
胃火喝什么茶?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建议:胃火旺盛的病人平时可以饮用菊花茶、蒲公英茶,具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其次,病人还可以饮用大麦茶,大麦茶具有清理肠道、促进消化的作用,对调理胃肠道功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胃火的食物有哪些?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去胃火的食物有,一是水果类,有西瓜,苹果,梨,草莓等。二是五谷类,有绿豆,大米,玉米等。三是肉类,有鸭肉,猪肉,鸡蛋,大部分淡水鱼等。四是蔬菜类,有丝瓜,黄瓜,白菜,蕃茄,大部分各种蔬菜等。五是豆制品类,新鲜的豆腐,豆干,豆筋等。
怎样去胃火除口臭?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去胃火口臭可以经过中成药或者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服用的中成药有黄连清胃丸、栀子金花丸、三黄片等;可以服用的中药有石膏、升麻、金银花、黄连、大黄、栀子等。此外饮食上能吃些苦菜、油麦菜、火龙果、西瓜、黄花、芹菜等食物;生活上要按时休息、饮食要规律、多喝水。
胃火旺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火旺的症状有胃胀、饮食多易饥饿、胃痛、口臭、口渴、大便干、烧心等。体内表现出胃火旺可以服用中成药或者中药来调理;可以服用的中成药有清胃黄连丸、清胃散、栀子金花丸等;可以服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天花粉、黄柏、栀子、大黄等。此外饮食上不要吃辛辣和肥腻类的食物。
宝宝咳嗽痰多是脾虚
尹丹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孩子在咳嗽的时候通常会伴有咳痰,从中医来讲,痰和脾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有代谢水液的功能,当脾的功能失调的时候,水液代谢受到影响,水液就可以聚湿成痰。有了痰以后,肺功能不足,速降、升发的功能不好的时候,痰才可以上到肺,叫肺储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当脾的功能和肺的功能都受到影响的时候,孩子才可以表现出来咳嗽咳痰。从这
舌体胖大有齿痕是脾虚
丁旭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数情况下舌体胖大有齿痕是指脾虚或者气虚的表现,但是也不能单凭这一条就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用健脾补气的方法,因为在治疗用药的时候要综合判断到底是实证多一些,还是虚证多一些。比如湿疹皮炎的患者,如果现在正处于急性期,局部红肿、渗出、瘙痒,即使有舌体胖大、齿痕、脾虚,但是可能还是要以清热除湿为主,如果过早用一些补药,患者可能会上火,加重病情,所
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脾虚湿气重可从日常饮食、情绪,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理。首先,饮食调理,脾虚湿气重和日常饮食有关系,大家可以在饮食方面多吃具有健脾祛除作用食物,像西瓜、苦瓜、山药、扁豆、丝瓜、冬瓜,以及荷叶等,经常食用,可以改善脾虚湿气重情况。另外可以从情志调理,中医认为,脾虚是由于平时忧思过度、精神压力过大,伤到脾以后造成的,而且长时间从事脑力
胃火的药有哪些?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清胃火的药有黄连、黄芩、丹皮、栀子;如果是中成药,常用的有牛黄清胃片、清火栀麦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等。胃火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肿痛、口臭、便秘、怕热等不适症状,清胃火的药性质都偏寒凉所以不能长期吃,否则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症状。
女性脾虚湿气重吃什么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女性脾虚湿气重要需服用具有健脾燥湿的药物。脾虚湿气的特点是患者易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白带量多等情况。因此,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健脾燥湿药物改善,常用药物有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或者藿香正气软胶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寒凉的食物。
宝宝脾虚怎么调理食补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宝宝脾虚可以用山药、茯苓、焦麦芽一起来煮给宝宝冲水喝或者是打成粉末给宝宝喂食,山药有健脾补肾作用,焦麦芽有健脾助消化作用,里边茯苓有健脾燥湿作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给宝宝吃容易伤胃一些寒凉食物,有助于宝宝补脾调理。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