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在什么时候检查,怎么查
妊娠糖尿病的检查时间、方法、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对胎儿的影响与应对措施。检查时间方面,一般在妊娠2428周筛查,高危人群首次产检就应筛查,若首次正常,2428周仍需常规筛查;检查方法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空腹血糖检查,OGTT需按要求准备和操作,满足特定血糖值可诊断,空腹血糖≥5.1mmol/L可直接诊断,但单独检查易漏诊;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检查要注意休息,确诊后治疗更需个体化,受生活方式影响的孕妇检查前应保持正常生活方式,确诊后调整生活与饮食,有病史的孕妇要详细告知病史,确诊后可能需更严格监测和积极治疗;妊娠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影响胎儿,确诊后孕妇要控好血糖、定期产检、监测胎动,异常及时就医。
一、妊娠糖尿病的检查时间
1.初步筛查时间: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所以这个时期进行筛查能够较早发现妊娠糖尿病。
2.高危人群提前检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妊娠前体重指数≥28kg/m2)、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产检时就应进行血糖筛查。如果首次筛查结果正常,也需要在妊娠2428周时再次进行常规筛查。因为这些高危人群本身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提前检查有助于更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二、妊娠糖尿病的检查方法
1.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试验前准备: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试验前禁食814小时,可以少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酒,保证充足睡眠。
试验过程:先抽取空腹静脉血,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于服糖后1小时、2小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值。
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满足上述任何一点血糖值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2.空腹血糖检查:这是一种简单的筛查方法。孕妇需禁食8小时以上,一般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若空腹血糖≥5.1mmol/L,可以直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不过,单独的空腹血糖检查可能会漏诊部分患者,所以通常不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检查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在后续的治疗和管理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因为高龄孕妇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方案需要更加个体化。
2.生活方式影响:孕妇在孕期如果运动量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在检查前,孕妇应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避免在检查前刻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增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病史因素:既往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史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这类孕妇在检查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如果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糖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能还需要相关科室的会诊,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4.对于胎儿的影响及应对:妊娠糖尿病如果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胎儿窘迫等不良后果。所以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糖尿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要注意自我监测胎动,若发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