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指的是哪些病
心脑血管病的定义、常见类型、特殊人群患病提示等内容。心脑血管病是心脏和脑血管疾病统称,因高脂血症等导致,具有“三高”特点。常见心血管病有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常见脑血管病有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疾病有其病因、症状及防治要点。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心脑血管功能衰退易患病,需定期体检、注意饮食运动和用药;孕妇孕期生理变化增加患病风险,要定期产检、保持良好状态;儿童虽患病概率低,但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要关注其发育、及时检查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一、心脑血管病的定义
心脑血管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二、常见的心血管病
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症状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非常重要,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更易患冠心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2.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如遗传、感染等)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对于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3.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悸、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生活中,长期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三、常见的脑血管病
1.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硬化、栓子脱落等。患者常出现偏瘫、言语不利、肢体麻木等症状。脑梗死的预防至关重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2.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病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起病急骤,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TIA被认为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易发生TIA,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的功能逐渐衰退,更易患心脑血管病。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用药时需谨慎,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2.孕妇: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可能出现血压、血脂异常等情况,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孕妇应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儿童:虽然儿童患心脑血管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儿童期发病。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发现孩子有呼吸急促、活动耐力差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进行心脏检查。同时,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