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多种皮肤病变,包括细菌感染(如疖、痈)和真菌感染(如体癣、足癣、念珠菌性阴道炎),还有皮肤瘙痒(分全身性和局限性)、糖尿病性大疱病(多在四肢末端)、糖尿病性皮肤潮红(面部、手足等部位)、糖尿病性硬肿病(累及颈、上背部及肩部)、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好发于足部);这些病变的发生多与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有关,不同特殊人群(老年、女性、儿童患者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需针对性加强皮肤护理,所有患者都应严格控糖。
一、皮肤感染
1.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细菌感染较为常见,如疖、痈等。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表现为大片浸润性紫红斑,可见多个脓头,疼痛剧烈。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白细胞功能异常,抗感染能力下降,所以容易发生此类感染。年龄较大、血糖控制不佳、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易出现。
2.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足癣、念珠菌性阴道炎等。体癣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环状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有自愈倾向;足癣常表现为足部皮肤脱皮、水疱、瘙痒,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液;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外阴瘙痒、灼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皮肤表面的糖分增加,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皮肤瘙痒
可分为全身性瘙痒和局限性瘙痒。全身性瘙痒可波及全身皮肤,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夜间往往加重,影响患者睡眠。局限性瘙痒常见于外阴、肛周等部位,外阴瘙痒多见于女性患者,由于局部皮肤含糖量增加,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另外,年龄较大者皮肤干燥,也会加重瘙痒症状。
三、糖尿病性大疱病
多发生于四肢末端,如手指、脚趾、手足背部等。大疱突然发生,大小不等,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疱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周围无红晕。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可在数周内自行吸收,但容易复发。糖尿病性大疱病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有关。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发生风险较高。
四、糖尿病性皮肤潮红
表现为面部、手足等部位皮肤弥漫性潮红,色泽鲜艳。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血管弹性降低,血管扩张所致。血糖控制不佳、合并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
五、糖尿病性硬肿病
主要累及颈、上背部及肩部皮肤,表现为皮肤增厚、变硬,表面光滑,呈非凹陷性水肿,可影响关节活动。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肥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
六、糖尿病性皮肤溃疡
好发于足部,也可见于下肢其他部位。溃疡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破损、水疱、血疱等,随后逐渐发展为溃疡,溃疡面深浅不一,可伴有渗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常有色素沉着。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容易受到外伤,同时下肢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伤口愈合,所以容易形成皮肤溃疡。吸烟、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有足部外伤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溃疡的风险显著增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出现皮肤病变后恢复较慢,要更加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湿,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女性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念珠菌性阴道炎等真菌感染。儿童糖尿病患者皮肤较为娇嫩,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皮肤情况,避免孩子因瘙痒而搔抓皮肤,引起感染。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应尽快戒烟限酒,以降低皮肤病变的发生风险。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皮肤病变的重要因素,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遵循医嘱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