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什么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借助腹腔镜器械经腹壁微小切口切除子宫的手术。其手术过程包括全面术前准备、采用全身麻醉,经腹部小切口置入器械处理子宫相关组织后切除并取出子宫。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等患者。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存在出血、脏器损伤、感染、气腹相关并发症等风险。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饮食、活动及观察阴道分泌物。特殊人群如老年、有慢性疾病及肥胖患者,术后需针对性加强护理与监测。
一、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定义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子宫全切手术。该手术借助腹腔镜器械,经腹壁微小切口进入腹腔,在清晰的腹腔镜视野下,对子宫及相关韧带、血管等组织进行离断、切除,完整移除子宫。
二、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评估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同时,需做好肠道、阴道准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对于有特殊病史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病情控制与调整。
2.麻醉方式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痛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操作步骤
通常先在患者腹部做35个0.51.5cm的小切口,将腹腔镜及操作器械置入腹腔。首先处理子宫圆韧带、阔韧带、卵巢固有韧带等,然后处理子宫动静脉,游离输尿管,将子宫从阴道穹窿处完整切除,经阴道或腹壁切口取出子宫标本。最后对盆腔创面进行止血、缝合等处理。
三、适用人群
1.子宫肌瘤:肌瘤体积较大、症状明显,如导致月经过多、腹痛、压迫症状等,且经药物治疗无效。
2.子宫腺肌病:严重痛经、月经过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3.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符合手术指征者。
4.其他:如功能性子宫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子宫脱垂等。
四、优势
1.创伤小: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壁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研究表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患者。
2.恢复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较开腹手术缩短25天。
3.美观:腹壁仅留下几个微小切口,愈合后瘢痕小,对患者心理影响小。
4.并发症少:因对腹腔干扰小,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五、风险与并发症
1.出血:手术中损伤血管可导致出血,严重时可能需中转开腹止血。
2.脏器损伤:如损伤膀胱、输尿管、肠道等,与手术操作难度、解剖结构变异等有关。
3.感染:包括切口感染、盆腔感染等,与患者自身抵抗力、手术无菌操作等因素相关。
4.气腹相关并发症:如皮下气肿、气体栓塞等,虽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
六、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发现伤口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饮食:术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逐渐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恢复。
3.活动:术后早期适当活动,如床上翻身、四肢活动等,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血栓形成。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性生活等,防止盆腔脏器脱垂。
4.观察阴道分泌物: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23周。若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分泌物异味等,应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营养支持,鼓励其适当活动,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按医嘱服药。
2.有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变化,以防血糖波动影响伤口愈合。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3.肥胖患者:肥胖患者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后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等风险增加。术后除加强伤口护理外,应适当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