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原因是啥
人体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和钾分布异常三方面。钾摄入不足见于正常饮食中特殊人群(如长期食欲缺乏患者)及特殊饮食限制人群(如严格低钾饮食治疗且未合理保证钾需求的患者);钾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等)和肾脏丢失(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钾分布异常有碱中毒时钾向细胞内转移、周期性瘫痪时细胞外钾迅速向细胞内转移以及使用胰岛素或大量输入葡萄糖溶液伴胰岛素时钾向细胞内转移等情况。
一、钾摄入不足
(一)正常饮食情况
正常人体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钾,一般来说,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绿叶蔬菜等能满足机体需求。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长期食欲缺乏的患者,由于从食物中摄取钾的量明显减少,就容易导致钾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低钾血症。例如,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长期进食困难的患者,其钾的摄入途径受限,使得体内钾储备逐渐降低。
(二)特殊饮食限制情况
某些疾病需要进行特殊饮食限制的人群也易出现钾摄入不足。比如,一些遵循严格低钾饮食治疗的患者,如果没有合理搭配饮食来保证钾的基本需求,就可能因钾摄入不足而发生低钾血症。像某些肾脏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限制钾的摄入,但如果过度限制且没有通过其他途径适当补充,就会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二、钾丢失过多
(一)胃肠道丢失
1.呕吐、腹泻:频繁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而消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钾。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时,肠道大量丢失含有钾离子的肠液,同时呕吐会使胃内容物丢失,其中也含有钾,从而引起钾丢失过多。一般来说,每丢失1升的消化液,大约会丢失2040mmol的钾。长期慢性腹泻的患者,如炎症性肠病患者,长期的肠道丢失钾会逐渐导致低钾血症。
2.胃肠道引流:进行胃肠道引流的患者,如因肠梗阻等疾病进行胃肠减压引流,也会导致钾随引流液丢失。比如,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引出的液体中含有钾,持续的引流会使钾大量丢失,若不及时补充,就容易引发低钾血症。
(二)肾脏丢失
1.利尿剂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会增加肾脏对钠和水的排出,同时也会促进钾的排泄。这是因为利尿剂作用于肾脏的肾小管,影响了钾的重吸收过程。长期或大量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如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若不注意补钾,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例如,使用呋塞米后,尿液中钾的排泄量会明显增加,一般使用常规剂量的呋塞米,每天可能会导致2040mmol的钾丢失。
2.肾脏疾病:一些肾脏疾病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多,从而引起低钾血症。例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异常,会出现钾排泄增加的情况。范可尼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存在肾脏对钾重吸收障碍,导致钾丢失过多。此外,慢性肾盂肾炎后期影响到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和离子重吸收功能时,也可能出现钾丢失增多进而引发低钾血症。
3.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会导致钾丢失过多。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会使肾脏排钾增加;库欣综合征患者,体内过多的皮质醇也会导致钾排出增多,从而引起低钾血症。
三、钾分布异常
(一)碱中毒情况
当机体发生碱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的氢离子会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钾离子会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例如,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时,都可能出现这种钾分布异常的情况。一些呕吐较严重的患者,因大量丢失胃酸,导致代谢性碱中毒,进而引起钾向细胞内转移,出现低钾血症。
(二)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较为常见。患者在发作时,细胞外的钾离子迅速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出现肌无力等症状。这种疾病的发作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在发作前可能有过度劳累、高糖饮食等诱因,比如一些年轻男性患者在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后可能诱发周期性瘫痪,出现低钾血症表现。
(三)其他情况
一些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糖原时,会伴随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若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或患者自身情况特殊,就可能导致血钾降低。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如果胰岛素用量相对偏大,就容易出现钾分布异常导致的低钾血症。另外,大量输入葡萄糖溶液,尤其是同时使用胰岛素时,也可能因为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钾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