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心衰药物有哪些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六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适用于多数慢性心衰患者,孕妇禁用、双侧肾动脉狭窄者慎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孕妇禁用、高钾血症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适用于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适用于NYHA心功能ⅢⅣ级及心肌梗死后合并心衰的患者,高钾血症患者禁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用于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患者,低钾血症患者用排钾利尿剂需补钾;强心药物,洋地黄类(如地高辛)用于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等人群需谨慎使用,非洋地黄类(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于急性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短期治疗,特殊人群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能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多项研究表明,ACEI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2.适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因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慎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肾灌注压,损害肾功能。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因为其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等。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发挥与ACEI相似的作用,即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和抑制心肌重构。当患者不能耐受ACEI时,可选用ARB。
2.适用人群: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慢性心衰患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同样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高钾血症患者慎用,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血钾水平。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
三、β受体阻滞剂
1.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
2.适用人群:适用于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尤其是伴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慎用。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缓慢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
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代表药物: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同时还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和重构。研究表明,其可降低重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2.适用人群:适用于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以及心肌梗死后合并心衰的患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高钾血症患者禁用,可能会加重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导致药物蓄积。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五、利尿剂
1.代表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心衰患者的水肿症状。
2.适用人群:适用于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钾血症患者使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时需注意补钾,可同时服用氯化钾等药物。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血容量,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压。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脱水。
六、强心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代表药物为地高辛。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主要用于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因为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蓄积中毒。老年人对洋地黄的耐受性降低,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并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患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使用时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儿童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中毒。
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短期治疗。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死亡率,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特殊人群使用时同样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