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前期症状
妊娠高血压前期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常见症状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蛋白尿、水肿以及头痛、视物模糊等。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需更密切监测;有高血压或肾脏病史的孕妇情况复杂需加强相关监测;肥胖孕妇要控制体重等以降低风险,其对母儿健康影响较大,是妊娠期常见严重并发症。
一、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定义
妊娠高血压前期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母儿健康有较大影响。
二、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常见症状
(一)血压升高
1.收缩压升高:正常孕妇的收缩压一般相对稳定,在妊娠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可≥140mmHg。这是因为血管收缩等病理变化导致外周阻力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从而使收缩压升高。从年龄角度看,一般育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孕妇,血压升高可能更明显;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高盐饮食等可能加重血压升高的趋势。
2.舒张压升高:舒张压≥90mmHg也是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常见表现。舒张压升高反映了外周血管阻力的持续增高,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大。在妊娠过程中,随着子宫增大等生理变化,对于本身血管调节功能有一定基础问题的孕妇,更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
(二)蛋白尿
1.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尿蛋白阳性是妊娠高血压前期的重要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含量很少,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发现尿蛋白。其发生机制与肾脏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有关。从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孕妇发生蛋白尿的机制相似,但年轻孕妇身体代偿能力相对可能稍好,但仍需密切监测;从生活方式看,孕期如果有过度劳累等情况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影响蛋白尿的情况;有肾脏基础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发生蛋白尿的风险更高。
(三)水肿
1.身体部位水肿:常见的是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延,可累及小腿、大腿甚至全身。水肿的发生与血管通透性增加、水钠潴留等有关。孕期随着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再加上妊娠高血压前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更容易出现水肿。对于肥胖的孕妇,本身存在一定的水钠代谢基础问题,孕期水肿可能更明显;而身材较瘦的孕妇如果出现明显水肿,更需警惕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可能。
(四)其他症状
1.头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这与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痉挛等有关。不同年龄的孕妇对头痛的耐受程度可能不同,年轻孕妇可能相对能耐受一段时间,但仍需引起重视;有偏头痛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出现头痛时,需要与妊娠高血压前期引起的头痛相鉴别。
2.视物模糊:当眼底血管发生病变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视网膜血管受到影响,影响了视觉功能。对于有眼部基础疾病的孕妇,孕期出现视物模糊更要排查妊娠高血压前期相关的眼底病变。
三、特殊人群在妊娠高血压前期中的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高血压前期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压、蛋白尿等情况。因为高龄孕妇本身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功能的代偿能力减弱,所以要更频繁地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同时,高龄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降低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发生风险或减轻病情。
(二)有基础疾病的孕妇
1.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发生妊娠高血压前期的情况更复杂。需要在孕前就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可能的治疗方案(但避免具体药物剂量等指导)。要注意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等可能引起血压大幅波动的因素,同时要密切关注蛋白尿等情况,因为原有高血压病史可能使肾脏受累更早更严重。
2.有肾脏病史的孕妇:有肾脏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发生妊娠高血压前期的风险极高。孕期要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指标等。由于肾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妊娠高血压前期的病理变化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所以要严格遵循医生的产检计划,及时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母儿安全。
(三)肥胖孕妇
1.肥胖孕妇(体重指数≥28)发生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肥胖孕妇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量(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因为肥胖本身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容易引发妊娠高血压前期相关的病理变化。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前期的发生风险或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