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的肥厚性心肌病需要及时干预吗

来源:民福康

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虽无明显症状但有风险,干预需综合考量。考量因素包括疾病进展风险(受年龄、性别、家族史影响)、猝死风险(特定高危因素如猝死家族史等)及生活方式影响;干预措施有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等)和非药物治疗(ICD、消融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孕妇各有注意事项;定期随访(每36个月,依情况调整)很重要,可了解病情、调整方案,总体应综合多因素采取个体化干预。

一、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的概述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然而,这种看似“安静”的疾病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无症状并不代表病情不严重或不会进展,肥厚的心肌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是否需要及时干预的考量因素

1.疾病进展风险:即使患者目前没有症状,肥厚性心肌病也可能会逐渐进展。一些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无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脏疾病。例如,心肌肥厚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年龄是影响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年轻人的疾病进展可能相对较慢,但也不能忽视;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疾病进展可能会更快。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其疾病进展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遗传因素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猝死风险: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存在一定的猝死风险,尤其是有特定高危因素的患者。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不明原因的晕厥史、严重的左心室肥厚(室壁厚度≥30mm)、运动时血压异常等。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干预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例如,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及时进行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3.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的病情。长期大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促进疾病的进展。因此,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更容易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家长和医生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指导。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流出道梗阻;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肌的顺应性,缓解心肌缺血。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非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存在高危因素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上述提到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用于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另外,酒精室间隔消融术和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可以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脏功能,但这些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时期被诊断为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和监测。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疾病给他们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可能需要家人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如监督其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3.孕妇:孕妇患有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时,怀孕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由心内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分娩方式的选择也需要谨慎考虑,尽量降低心脏负担。

五、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无论是否进行干预,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都需要定期随访。通过定期的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医生可以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管理。一般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具体随访时间间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无症状肥厚性心肌病虽然目前没有明显症状,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干预。需要综合考虑疾病进展风险、猝死风险、生活方式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同时,特殊人群需要更加关注,定期随访对于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

什么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不稳定心绞痛是指介于急性心梗和稳定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而且血栓并没有把血管完全给堵死,从而导致远端供血区域的血供不足。  不稳定心绞痛是指介于急性心梗和稳定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胸痛发作的时候可以选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硝酸酯类的消心痛来缓解,也可以选择服用中药,比如丹参滴丸等。在疼痛没有发作的时候,要进行长期的二级冠心病预防的药物,比如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降血脂药物。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胸痛发作的时候可以选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硝酸酯类的消心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有哪些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包括斑块导致心外膜动脉的阻塞、冠脉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以及冠状动脉心肌桥。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斑块导致心外膜动脉的阻塞,当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时候,会使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超过50%的时候,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量便会下降。正常人在心脏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用中药的方法来治疗,中医会根据病因辨证论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用中药的方法来治疗。稳定心绞痛在中医的范畴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此病发生跟寒邪内侵、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会根据病因辨证论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
稳定型心绞痛如何治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心绞痛发作时应该立即休息,胸疼的症状比较重,可以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患者,可以口服长效的硝酸酯类药物,比如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此外还要长期服用二级预防的药物来防止病情的进展。  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
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疼典型症状是劳力或激动时突发胸骨体上段或者中段之后压榨性疼痛,也可以是心前区发作的疼痛,向左肩及左上肢内侧及颈部或者下颌进行放射,偶尔会有濒死恐惧的感觉,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大汗淋漓。  稳定型心绞疼典型症状是劳力或激动时突发胸骨体上段或者中段之后压榨性疼痛,也可以是心前区发作的疼痛,向左
稳定型心绞痛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严重的主动脉瓣的狭窄、严重的关闭不全、风湿性的冠脉炎、梅毒性的主动脉炎所引起的冠脉口的狭窄或者闭塞、肥厚性心肌病、X综合征、肋间神经和肋软骨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鉴别。  稳定型心绞疼的鉴别主要是和以下几个疾病相鉴别:第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比如不稳定
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怎么样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疼和不稳定心绞疼是动态的过程,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可以长期处于一种稳定性的状态,其预后是比较好的。  稳定型心绞疼和不稳定心绞疼是动态的过程,大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可以长期处于一种稳定性的状态,其预后是比较好的。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
介入治疗风险大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冠脉介入治疗属于一种微创的介入手术,总体来说安全性很好,但的确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和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冠脉病变的程度、病变的部位,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冠脉介入治疗属于一种微创的介入手术,总体来说安全性很好,但的确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
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包括症状的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者情绪激动所诱发、疼痛的部位比较固定、疼痛的性质一般是闷痛以及持续时间往往呈阵发性的发作,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  稳定型心绞疼又称为劳力性心绞疼,是冠心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在诱因上,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者情
不稳定型心绞痛如何治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一般治疗是指住院后进行心电监护,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药物治疗是要双联的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长效的抗缺血和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介入治疗是进行球囊扩张,植入支架,来恢复血管的通畅;外科治疗是冠脉搭桥手术。  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具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劳力性心绞痛,疼痛多发生在劳力的时候,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是胸骨后的疼痛;而不稳定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疼痛的程度会更加的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发作的频率也增高,还可以在休息的时间就出现。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顾名思义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稳定和不稳定上。稳定型心绞痛一
不稳定型心绞痛要与什么相鉴别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不稳定型心绞痛要与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急腹症来相鉴别。  不稳定心绞痛主要和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急腹症来相鉴别。心肌梗死的特点就是心肌梗死的胸痛比不稳定心绞痛疼痛的时间还要更长,而且疼痛时间常常是超过30分钟以上,程度会更严重,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并发症,但主要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不稳定心绞痛的首选药物首先是抗缺血类药物,其中有硝酸酯类的,比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其他药物还有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等扩血管类的药物以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缺血严重的病人可能还是需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的抗血小板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的首选药物首先是抗缺血类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时候
心肌病如何治疗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目前心肌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心肌病的治疗效果。  目前心肌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无论是哪种心肌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规范的长期治疗,大多都能稳定病情,减轻症状,延缓心肌病的发展,从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作
心肌病患者出院后可以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对于高龄、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训练自己起床、床边坐以及床边站立,逐渐发展到床边行走等;对于年龄较轻,心功能尚可的患者,出院以后可以进行散步、慢跑、作操、太极拳、游泳等训练。  心肌病患者出院以后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所进行的项目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的情况来选择,比如对于高龄、心功
心肌病患者家属需注意哪些事项
张虹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肌病患者家属需注意正确的看待疾病,要对心肌病的症状、发展过程及预后有个基本的认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去医院复查、安排患者的饮食以及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要增强体质,以改善心肺功能。  作为心肌病患者的家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的看待疾病,要对心肌病的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