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症
2型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与高血糖、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治疗用抗血小板等药物)、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等,高血糖影响脑部血管,治疗用改善脑循环等药物)、下肢血管病变(下肢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截肢,治疗可用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或手术);微血管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高血糖致肾小球受损,治疗用ACEI或ARB类药物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损伤视网膜血管,治疗可用改善眼底微循环药物或激光、手术)、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周围和自主神经病变,治疗用营养神经药物);还有糖尿病足,因神经和血管病变易发生溃疡等,需综合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肥胖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在应对并发症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如冠心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血管狭窄、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男性由于生活中可能有更多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年龄越大,患病风险也越高。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警惕。生活中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治疗上可能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2.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高血糖会影响脑部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平时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可能涉及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
3.下肢血管病变: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长期站立、久坐的职业人群,如下肢活动少,会加重病情。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足部护理。治疗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病风险高。男性患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可能更快。有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患病。患者应控制血糖、血压,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药物包括ACEI或ARB类药物等。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高血糖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容易发生。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眼底退行性病变,会加重病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病变。治疗可使用改善眼底微循环的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要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3.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导致心率异常、胃肠功能紊乱、排尿障碍等。生活中缺乏运动、酗酒的患者更易发生。病程长、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风险高。应保持规律运动、戒酒。治疗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三、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管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加上足部容易受到外伤、感染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溃疡、坏疽。老年人足部血液循环差,愈合能力弱,更易发生。有足部畸形、胼胝的患者风险增加。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治疗需要综合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并发症的耐受性差。应定期体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在治疗并发症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跌倒等外伤。
2.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逐渐增多。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发症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治疗时应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产生心理问题。
3.孕妇:患有2型糖尿病的孕妇,并发症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期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情况。治疗上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尽量采用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4.肥胖患者: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肥胖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在治疗并发症时,要考虑药物与体重的相互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
5.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