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代谢异常方面,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代谢异常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痛风引发高尿酸血症等。局部因素中,泌尿系统梗阻、尿路感染、异物可促使结石形成,像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变形杆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情况。药物相关因素包括药物本身作为结石成分或影响尿液成分,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及袢利尿剂、乙酰唑胺等。生活方式因素里,水分摄入不足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易引发结石,每日尿量少于1000ml、高动物蛋白等饮食是危险因素。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保证充足饮水和均衡营养,老年人要警惕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及谨慎用药,孕妇需增加水分摄入并合理饮食,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
一、代谢异常
1.钙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等可增加泌尿系统结石形成风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促使骨钙溶解入血,导致血钙升高,进而引起高钙尿症。此外,家族性低镁血症伴高钙尿症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影响钙的正常代谢,增加结石形成几率。
2.草酸代谢异常:高草酸尿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相关酶缺乏,导致草酸生成过多。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因肠道吸收草酸增加,也可引起高草酸尿。研究表明,高草酸尿患者发生草酸钙结石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
3.尿酸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及高尿酸尿症与尿酸结石形成密切相关。痛风患者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经肾脏排泄时,在酸性尿液环境中易析出结晶,形成尿酸结石。另外,一些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因细胞代谢旺盛,核酸分解增加,也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4.胱氨酸代谢异常: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重吸收障碍,导致尿中这些氨基酸排出增多,其中胱氨酸溶解度低,易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
二、局部因素
1.泌尿系统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局部潴留,其中的成石物质浓度升高,容易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可使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尿液的正常流动,增加结石形成风险。长期留置导尿管也可引起尿路梗阻,同时导尿管作为异物刺激,易促使结石形成。
2.尿路感染: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磷酸盐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降低,易析出形成结石,如变形杆菌感染与磷酸镁铵结石形成密切相关。此外,感染产生的炎性物质、细菌菌落等可作为结石形成的核心,促进结石生长。
3.异物: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管、膀胱造瘘管等异物,可使尿液中的晶体附着其上,逐渐形成结石。尿道内插入的丝线、头发等异物,同样可诱发结石形成。
三、药物相关因素
1.药物本身作为结石成分: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等,其本身在尿液中溶解度较低,当尿液中药物浓度过高时,可直接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磺胺类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易形成乙酰化磺胺结晶,堵塞肾小管,引发结石。
2.药物影响尿液成分: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增加尿钙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高钙尿症,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风险。而乙酰唑胺可使尿液碱化,利于磷酸盐结石形成。
四、生活方式因素
1.水分摄入不足: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尿液中的成石物质浓度升高,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研究发现,每日尿量少于1000ml时,结石形成风险明显增加。相反,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可降低结石形成几率。
2.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会使尿钙、尿酸和草酸排泄增加,抑制尿液中抑制结石形成物质的活性,促进结石形成。而低纤维素饮食,可使肠道对草酸的吸收增加,导致高草酸尿。另外,过量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茶等,也会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于儿童,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因贪玩而饮水不足。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若儿童存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等基础疾病,应及时治疗,降低结石形成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导致尿路梗阻,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对于老年男性,若出现排尿困难等前列腺增生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同时,老年人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时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结石形成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密切监测尿液成分。
3.孕妇:孕期生理变化可影响泌尿系统,增大结石形成风险。孕妇应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尿量。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控制钙和草酸的摄入。若孕期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规范治疗,避免感染诱发结石。
4.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尿钙水平。痛风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尿酸,通过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降低尿酸结石形成风险。对于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较高,应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等,监测结石情况,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