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动过缓是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起源未变但节律不规则、同一导联P-P间期差异>0.12秒。其相关情况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心电图有相应表现,临床意义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诊断主要靠心电图等,需与房性早搏未下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等鉴别。即: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性心律起源未变但节律不规则、同一导联P-P间期差异>0.12秒,相关情况受多因素影响,心电图有特定表现,临床意义分生理和病理,诊断靠心电图等,需与其他心律异常鉴别。
一、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定义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规则,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一)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情况
1.年龄因素影响:在儿童中,尤其是婴幼儿,窦性心率本身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趋于成人水平。一般来说,新生儿窦性心率可在120160次/分,1岁以内婴儿多在110130次/分,13岁儿童多在100120次/分,3岁以上儿童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判断窦性心动过缓需要结合年龄来综合评估。例如,一个5岁的儿童,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就可能被认为存在窦性心动过缓,但如果是新生儿出现心率低于60次/分则更需要密切关注。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群,心脏功能较好,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是因为经常锻炼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可低于正常水平。但如果是因为缺乏运动、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可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二)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情况
1.年龄因素影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呼吸节律变化可能会导致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例如,儿童在吸气时心率可能会稍快,呼气时心率稍慢,从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因呼吸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会逐渐消失。但如果是成年人出现窦性心律不齐,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病理情况。
2.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出现的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脏的病理改变有关。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二、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心电图表现
(一)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
1.P波特点:P波为窦性,即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心率测量:心率低于60次/分。
(二)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表现
1.PP间期差异: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2.与呼吸的关系:部分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表现为吸气时PP间期缩短,呼气时PP间期延长。
三、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情况
1.年龄相关:如前面所述,儿童的窦性心律不齐在生理性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中较为常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成年人,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心脏功能良好的一种表现,属于生理性范畴。
2.生活方式相关:健康人群在睡眠状态下,心率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是身体自我调整、休息的一种表现。
(二)病理性情况
1.心脏疾病: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和心肌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部分会伴有窦性心律的异常改变。
心肌病: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还是限制型心肌病等,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后,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发生。
2.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窦性心律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升高时,会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脏的节律,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四、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的主要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记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P波的形态、心率以及PP间期的情况,从而明确是否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对于一些间歇性出现的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常规心电图可能无法捕捉到,此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例如,对于怀疑有阵发性窦性心律异常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鉴别诊断
1.与房性早搏未下传鉴别:房性早搏未下传时,心电图上可能会出现类似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但通过仔细分析P波的形态、提前出现的情况等可以进行鉴别。房性早搏未下传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且有提前出现的特点。
2.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鉴别: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出现心律不齐的表现,但通过PR间期的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等特点可以与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而窦性心律不齐的PR间期变化是与呼吸等因素相关的无规律的长短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