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怎么检查
心绞痛的检查包括基本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基本检查涵盖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心脏相关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脂、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等项目。心电图检查有静息心电图,观察有无心肌缺血表现;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日常活动心电图变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记录心电图,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且部分人群不适用。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等;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冠状动脉CTA无创,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准确性,但对钙化病变判断有局限。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对检查耐受性差,需谨慎评估运动风险,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女性症状不典型,检查要考虑生理特点;合并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重视客观检查结果,肾功能不全注意造影剂使用,有哮喘病史评估过敏风险。
一、基本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血压异常可能影响心脏的血液灌注和心脏负荷,高血压患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更高,且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心绞痛。此外,医生还会检查心脏的大小、心音、有无杂音等,以初步判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例如,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可能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这可能与冠心病导致的乳头肌功能失调有关。
2.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有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绞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血糖检查也很关键,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在心绞痛发作时,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这些标志物可能会升高,有助于判断心肌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
二、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在安静状态下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观察有无ST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约半数以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可正常,但也可能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如果在心电图上出现典型的ST段压低大于等于0.1mV,且持续时间较短,在心绞痛缓解后恢复正常,对心绞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患者需佩戴记录盒连续记录2472小时的心电图。它可以捕捉到患者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图变化,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对于那些发作不频繁的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发现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例如,在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时,同步记录到心电图的STT段改变,就可以明确症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让患者进行运动,如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蹬自行车,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常用的运动方案是Bruce方案。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大于等于0.1mV,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冠心病。但该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于老年人、体弱者以及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不适用。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可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弱。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评估心脏的射血分数,了解心脏的整体功能。例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提示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等其他可能导致胸痛的病因。
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利用X线成像,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等。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具有临床意义。该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如是否适合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造影剂过敏等。
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利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扫描,重建冠状动脉的图像。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不愿意接受有创检查或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但冠状动脉CTA对钙化病变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检查时需要患者心率相对稳定,否则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检查的耐受性较差。在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关节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等,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或诱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谨慎评估运动风险。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时,老年人发生出血、造影剂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检查前后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2.女性:女性心绞痛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女性对疼痛的耐受性和表达方式可能与男性不同,医生在询问病史和判断症状时需要更加细致。
3.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无痛性心肌缺血,在检查时不能仅仅依靠症状来判断病情,需要更加重视心电图、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CTA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和水化治疗,以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前需要评估过敏风险,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过敏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