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怎么回事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病因包括肾实质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和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发病机制有激活RAAS系统、水钠潴留及肾脏局部降压物质减少等,临床表现有高血压及肾脏疾病相关症状,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和手术治疗(肾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合并其他疾病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其预后与肾脏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血压控制情况相关,积极治疗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并发症。
一、肾性高血压的定义
肾性高血压是指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肾脏局部降压物质生成减少等,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二、肾性高血压的病因
1.肾实质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单位受损,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使水钠排泄障碍,RAAS系统异常激活。例如,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肾血管性疾病:主要是肾动脉狭窄,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引起。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激活RAAS系统,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三、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水钠潴留:肾脏疾病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不同年龄段对水钠潴留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和儿童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
2.RAAS系统激活:肾缺血时,肾素分泌增加,激活RAAS系统,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进一步增加,血压升高。
3.肾脏局部降压物质减少:肾脏能产生前列腺素、激肽等降压物质,肾脏疾病时这些物质生成减少,血管舒张作用减弱,也会促使血压升高。
四、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高血压表现:血压升高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些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等症状。血压波动特点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所不同,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常较难控制,且血压波动幅度可能较大。
2.肾脏疾病表现:根据不同的肾脏疾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损害等表现。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肿和肾功能减退。
五、肾性高血压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肾脏疾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了解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因素。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疾病。
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肾脏增大、肾区叩击痛等体征。同时,注意检查眼底,了解高血压对眼底血管的影响。
3.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测定等。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有助于判断RAAS系统的活性。
4.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肾动脉造影等。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MRA和肾动脉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肾动脉狭窄及其部位和程度。
六、肾性高血压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对饮食的需求和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清淡的饮食,儿童则要注意保证营养均衡。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肾脏损害和血压升高,应戒烟,限制饮酒量。
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但老年人和肾功能较差的患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药物治疗:
利尿剂:通过促进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使用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RAAS系统,降低血压,同时保护肾脏功能。但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妇女等禁用。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舒张,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等,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手术治疗:对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可根据情况选择肾动脉介入治疗(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如肾动脉搭桥术、肾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差,对血压波动的耐受性较低。在治疗肾性高血压时,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低血压和脑供血不足。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儿童:儿童肾性高血压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配合治疗。
3.孕妇:孕妇患肾性高血压时,治疗既要控制血压,又要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ACEI和ARB类药物在孕期禁用,可选择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4.合并其他疾病者: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治疗肾性高血压时需综合考虑,选择既能控制血压,又能对其他疾病有益的药物。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优先选择ACEI或ARB类药物,可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八、肾性高血压的预后
肾性高血压的预后与肾脏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有效控制血压,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反之,血压控制不佳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