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什么症状
心衰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乏力疲倦、体液潴留相关症状(水肿、胃肠道淤血)及其他症状(咳嗽咳痰、尿量减少);不同人群心衰症状有特点,老年人心衰症状不典型且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女性心衰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别且治疗需个体化,儿童心衰多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且进展迅速;心衰需与支气管哮喘、肝硬化腹水等疾病鉴别,可通过病史、相关检查等区分,心衰症状多样且需准确鉴别以进行及时诊治。
一、心衰的常见症状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在体力活动时,心脏负荷增加,正常心脏可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等来代偿,但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从而出现呼吸困难。例如,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上下楼梯等轻度体力活动后就会感到气短,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运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有关。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等,更易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且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耐量会逐渐下降,可能从一般体力活动受限发展到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症状。
2.端坐呼吸: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需采取端坐位甚至半卧位才能缓解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而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有利于膈肌下移,增加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多见于病情较严重的心衰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衰患者,可能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生,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以及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等因素有关。常见于有长期心衰病史的患者,年龄较大者发生的风险相对更高,且可能因夜间发作影响睡眠质量,进一步影响心功能的恢复。
(二)乏力、疲倦
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心衰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衰患者中均较为常见。例如,老年心衰患者可能原本就活动量较少,出现乏力、疲倦后会进一步减少活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1.水肿: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压升高,使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水肿。水肿常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如足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心衰患者,体液潴留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水肿的程度也可能更严重。老年心衰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对体液潴留的感知和应对能力减弱,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不易消退。
2.胃肠道淤血症状:右心衰竭时胃肠道淤血,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对于老年心衰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就可能有所减退,加上胃肠道淤血,会进一步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患者营养状况恶化,从而影响心功能的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
(四)其他症状
1.咳嗽、咳痰: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刺激呼吸道可引起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肺部感染时,痰可呈脓性。咳嗽、咳痰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心衰患者中均可出现,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或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的情况。例如,老年心衰患者若同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在心衰加重时,咳嗽、咳痰会明显增多且性质改变。
2.尿量减少:心衰患者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可出现尿量减少。长期尿量减少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一步加重心衰病情。对于患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心衰患者,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尿量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不同人群心衰症状的特点
(一)老年心衰患者
老年人心衰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多伴有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更为明显。此外,老年人心衰患者水肿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而凹陷性水肿可能不显著,需要通过测量体重等方法来监测体液潴留情况。同时,老年心衰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使心衰症状更加复杂,治疗也更为困难。
(二)女性心衰患者
女性心衰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部分女性心衰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疲劳为主要表现,而有些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心衰症状有所波动。此外,女性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男性存在差异,需要更加个体化地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某些药物在女性中的代谢途径或不良反应可能与男性不同,在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
(三)儿童心衰患者
儿童心衰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婴儿心衰时常见症状有喂养困难、拒食、呼吸急促、多汗、体重不增等。由于儿童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喂养情况、呼吸频率等。儿童呼吸频率增快可能超过正常范围,同时可能伴有烦躁不安等表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心衰的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三、心衰症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可协助鉴别。而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多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常伴有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体循环淤血表现,BNP(脑钠肽)等检查可帮助鉴别,心衰患者BNP水平通常明显升高,而支气管哮喘患者BN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与肝硬化腹水鉴别
肝硬化腹水患者也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等表现,但肝硬化多有肝炎、酗酒等病史,伴有肝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等表现,如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有助于鉴别。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为对称性、可压陷性,伴有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BNP等检查可提示心衰相关改变。
总之,心衰的症状多样,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且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