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是怎么回事
肾阳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阳气虚衰引发的一类虚寒证候,多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等因素致。其主要表现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小便异常、精神萎靡等,中医辨证要点为有虚寒表现及特定舌脉,现代医学认为其涉及多系统功能失调。防治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作息规律、注意保暖)、饮食调理(选温补肾阳食物、忌生冷寒凉及过量辛辣)、中医调理(中药、艾灸、推拿按摩等),严重时需就医规范诊治。
一、肾阳虚的定义
肾阳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多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
二、肾阳虚的主要表现
1.畏寒怕冷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但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阳气本身相对不足,更易出现畏寒怕冷表现。儿童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也可能因肾阳虚出现怕冷情况,如冬季比同龄儿童更易手脚冰凉。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发病,但从生理角度看,女性月经、生育等生理过程易耗伤气血,若气血不足又累及肾阳,更易出现畏寒怕冷。男性若房劳过度等也易导致肾阳虚而畏寒怕冷。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阳气,增加肾阳虚出现畏寒怕冷的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人群,夜间本是阳气潜藏之时,熬夜打破规律,易耗伤肾阳,从而更易怕冷。
病史因素:有慢性疾病史,如慢性肾病、慢性心肺疾病等,疾病迁延不愈,易损伤肾阳,导致畏寒怕冷。
2.腰膝酸软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更易出现腰膝酸软。儿童若先天肾气不足,也可能因肾阳虚出现腰膝酸软表现,如部分先天不足的儿童可能活动耐力差,有腰膝酸软感。
性别因素:女性在妊娠、产后等特殊时期,若调理不当,易损伤肾气,出现腰膝酸软;男性若频繁性生活等也可导致腰膝酸软。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腰部和膝关节的负担,损伤肾阳,引发腰膝酸软。比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缺乏运动,易出现腰膝酸软。
病史因素:有腰部外伤史、腰椎疾病史等,易影响肾阳的温煦功能,导致腰膝酸软。
3.性功能减退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到一定年龄后肾气渐衰,性功能减退与肾阳虚相关;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也可能出现与肾阳虚相关的性功能方面的变化,如性欲减退等,但相对男性不典型。
性别因素:男性肾阳虚常见表现为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女性肾阳虚可能表现为性欲淡漠、月经不调等。
生活方式:过度手淫、性生活不节制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导致肾阳虚,进而出现性功能减退。
病史因素: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等,可能影响肾阳,导致性功能减退。
4.小便异常
年龄因素:老年人肾气渐衰,易出现肾阳虚导致的小便异常,如夜尿增多等;儿童若先天肾气不足,也可能出现小便清长等异常。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出现,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产后等,若出现肾阳虚,也可能影响小便,如夜尿增多等。
生活方式:饮水过少、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肾阳虚导致的小便异常,如长期憋尿易损伤肾气,加重肾阳虚,出现小便不利等情况。
病史因素:有泌尿系统疾病史等,易影响肾阳,导致小便异常。
5.精神萎靡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老年人因机体功能衰退,肾阳虚易导致精神萎靡;儿童若先天不足,肾阳虚也可能表现为精神不佳、易疲劳等。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出现,女性在月经、孕期等特殊时期,若出现肾阳虚,也可能有精神萎靡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易损伤肾阳,导致精神萎靡。比如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易出现精神不振。
病史因素:有慢性疾病导致长期身体不适,易出现精神萎靡,与肾阳虚相关。
三、肾阳虚的中医辨证要点
1.症状表现:以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小便异常、精神萎靡等虚寒表现为主。
2.舌脉表现: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四、肾阳虚的现代医学相关认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肾阳虚涉及多个系统的功能失调。例如,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率降低,可出现类似肾阳虚的畏寒怕冷等表现;也可能与神经功能调节异常有关,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可能影响机体的温煦和调节功能,出现肾阳虚的一系列症状。
五、肾阳虚的防治建议
1.生活方式调整
适度运动:根据不同年龄、性别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温补肾阳。儿童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损伤阳气。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老年人可适当减少,但不低于6小时,儿童睡眠时间应保证,婴儿一般1216小时,幼儿1113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良好作息有助于阳气潜藏和恢复。
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腰腹部、足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邪易伤阳气,加重肾阳虚。女性在经期、孕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2.饮食调理
食物选择: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核桃、桂圆等。羊肉性温热,有补肾壮阳、温中暖下的作用,可适量食用;韭菜有温肾助阳的功效,可做成韭菜炒蛋等菜肴;核桃能补肾温肺,可作为零食适量食用;桂圆有补益心脾、温肾壮阳的作用,可煮粥或煲汤。但要注意,有阴虚火旺表现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温热性食物。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冷饮等,这些食物易损伤阳气,加重肾阳虚。同时,要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过量摄入,以免耗伤阴液,间接影响肾阳。
3.中医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可在中医师辨证论治下使用一些温补肾阳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但需注意中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用。
艾灸:可选择命门、肾俞、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命门穴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艾灸命门穴可温补肾阳;肾俞穴是肾脏的背俞穴,艾灸肾俞穴有助于补肾气;关元穴是人体元气的关隘,艾灸关元穴可补益元气、温肾壮阳。一般每周可艾灸23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推拿按摩:可通过按摩腰部、足部等部位来温补肾阳。按摩腰部时,可双手搓热后放在腰部,上下按摩,以腰部发热为度;按摩足部时,可按摩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按摩涌泉穴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按摩100200下。
总之,肾阳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及中医调理等多方面进行防治,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肾阳虚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