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里长疱疹,发烧反反复复3
口腔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等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以发热、口腔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发热,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治疗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为主,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同时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1.病因:口腔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此外,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该病。
2.症状:
发热:大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可持续2~4天。
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是口腔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特征,疱疹多位于口腔后部,如软腭、扁桃体、咽峡等部位,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患儿可因口腔疼痛而出现拒食、流涎、哭闹等症状。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3.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牛奶、米汤、果汁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如有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此外,还可使用一些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口腔疱疹性咽峡炎可分为风热乘脾、心火上炎、虚火上浮等证型,可根据不同证型采用银翘散、导赤散、知柏地黄丸等中药治疗。
4.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5.注意事项:
口腔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患儿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口服退烧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患儿口腔疱疹破溃后,可出现疼痛,影响进食,可给予患儿冰硼散、锡类散等涂擦,以缓解疼痛。
患儿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口腔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患儿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后1周。
总之,口腔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对于反复发热的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