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自愈
小儿鞘膜积液多数为单侧病变,两侧约占15%~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幼儿及新生儿最为常见,自愈的可能性较小,一般需手术治疗。
1.鞘膜积液的类型
睾丸鞘膜积液:最为常见,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的积液与腹腔相通,鞘膜囊的液体可随精索移动。
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的两端闭合,精索部鞘膜囊的积液与腹腔不交通,或只经精索部鞘膜囊与睾丸鞘膜囊相通,积液可进入睾丸鞘膜囊内。
交通性鞘膜积液: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囊的积液与腹腔相通,鞘膜囊的液体可随精索移动,平卧后积液可逐渐吸收。
婴儿型鞘膜积液:鞘状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部鞘膜囊未闭合,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外观多呈梨形,在腹股沟区可见肿块,牵拉睾丸时可随之活动。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部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较多,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睾丸上方或腹股沟管内,牵拉睾丸时,精索随之活动。
2.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缓慢、积液少、张力小、长期不增长而无明显症状者。较小的睾丸鞘膜积液可不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也不会影响生育功能,可不急于治疗。可等待孩子7岁以后,因其有自行消退的可能。
手术治疗:适用于积液体积较大、张力较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以下是手术治疗的一些方法:
鞘膜翻转术:适用于精索鞘膜积液。在腹股沟区做横行切口,游离精索,将鞘膜囊切除,翻转缝合。
鞘膜大部切除术:精索鞘膜积液若积液量较多,一般需做鞘膜大部切除术。方法是在腹股沟内环处结扎鞘状突,并将睾丸鞘膜翻转。
鞘膜开窗术:适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在内环处做纵行切口,游离精索,切开提睾肌,暴露鞘膜突,用丝线在靠近内环处结扎鞘膜突,将睾丸鞘膜翻转。
3.小儿鞘膜积液的自愈率
鞘膜积液多数为单侧病变,两侧约占15%~20%。鞘膜积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幼儿及新生儿最为常见。
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来说,较小的鞘膜积液可能会自行吸收,但自愈的可能性较小。
对于较小的鞘膜积液,可定期观察,每3~6个月做一次B超检查,了解鞘膜积液的变化情况。如果鞘膜积液逐渐增大,或出现阴囊下坠、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手术治疗。
4.注意事项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阴囊情况,如发现阴囊内有肿物,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孩子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孩子在手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孩子在手术后应避免哭闹,以免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愈合。
孩子在手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小儿鞘膜积液的自愈率较低,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阴囊情况,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