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治疗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基础治疗中,生活管理涵盖规律作息、饮食调整及排尿训练,心理支持强调家长应给予理解鼓励避免责备;行为疗法有报警器治疗和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有去氨加压素减少夜间尿量、抗胆碱能药物增加膀胱容量;中医治疗包含针灸推拿与中药治疗。不同年龄段治疗重点有别,低龄儿童以基础治疗为主,6岁及以上若基础治疗不佳可考虑其他疗法,有基础疾病应先治疗,家长需关注小儿反应并定期复诊。
一、基础治疗
1.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培养小儿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及膀胱功能的稳定。例如,每天定时起床、午睡和晚上睡觉,形成固定生物钟。
饮食调整:晚餐后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食用含咖啡因、巧克力等可能刺激膀胱的食物。比如睡前23小时尽量不喝水、喝牛奶等液体食物,可减少夜间尿量产生。
排尿训练:白天鼓励小儿适当憋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提高膀胱容量和控制能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憋尿导致不适或泌尿系统问题。例如,可从每次憋尿10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同时,养成睡前排空膀胱的习惯,减少夜间遗尿机会。
2.心理支持
小儿遗尿症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应给予充分理解和鼓励,避免责备、惩罚,以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影响病情恢复。例如,当孩子尿床后,平静地处理尿床事宜,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随着成长会逐渐改善。
二、行为疗法
1.报警器治疗:通过遗尿报警器,当小儿在睡眠中膀胱充盈即将排尿时,报警器发出声音唤醒小儿起床排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建立膀胱胀满觉醒排尿的条件反射。一般需要持续使用数月,随着训练进展,小儿对膀胱胀满的感知能力会逐渐提高。
2.膀胱功能训练:除白天憋尿训练外,还可进行一些特定的膀胱功能训练动作,如排尿中断训练,即小儿在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数秒后再继续排尿,可增强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训练中断23次。
三、药物治疗
1.去氨加压素:可减少夜间尿量,适用于夜间多尿导致的遗尿症。它通过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生成。
2.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等,可放松膀胱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因逼尿肌不稳定引起的遗尿。
四、中医治疗
1.针灸推拿: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等,或进行推拿按摩小儿腹部、腰骶部等,调节小儿脏腑功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但需由专业中医医生操作,确保穴位准确、手法得当。
2.中药治疗:根据小儿具体症状、体征,辨证论治开方用药。例如对于肾气不足型遗尿,可能使用补肾益气类中药。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和疗程。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遗尿症,不同年龄段治疗重点略有不同。低龄儿童(35岁)以基础治疗为主,家长需耐心引导和训练,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小儿可自行改善。6岁及以上小儿,若基础治疗效果不佳,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若小儿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疾病等,应首先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针对遗尿症进行综合治疗。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定期带小儿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