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肺部原有的结核病变复发或外源性再感染结核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其病因可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重染,患者多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检查包括结核菌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结核菌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避免传染他人、注意休息等事项。
一、定义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肺部原有的结核病变复发,或外源性再感染结核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
二、病因
1.内源性复发:原有的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经重新繁殖而引起的病变,多见于初次感染后一年内复发,其原因与初次感染时人体免疫力低下,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重新繁殖有关。
2.外源性重染:指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人,在一生中由于免疫力降低等原因,使原已静止或正在好转的结核病灶复发,甚至可累及肺内或肺外的组织器官。
三、症状
1.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可有咯血,咯血量多少不一。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四、检查
1.结核菌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和结核菌DNA检测等。结核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的病变,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3.其他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等。这些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肺结核,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五、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核菌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诊断。
六、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受凉。同时,患者还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传染给他人。
2.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耐药情况等因素制定。一般来说,肺结核的治疗需要持续6~9个月。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七、预防
1.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2.隔离治疗:肺结核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处理。
3.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的发生。
4.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八、注意事项
1.避免盲目用药: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避免盲目停药或换药。
2.注意药物副作用: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过敏等。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避免传染他人: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传染给他人,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处理。
5.注意休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