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涵盖急性期、康复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发病4.5至6小时内,常用阿替普酶等,需评估禁忌症)、血管内治疗(大血管闭塞发病6至24小时内,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抗血小板治疗(未溶栓者发病24小时内用阿司匹林等)、神经保护治疗(如依达拉奉,效果未明确)及控制血压、血糖、维持呼吸功能等。康复治疗包括病情稳定后24至48小时开始的早期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及依具体情况制定方案的全面康复。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综合评估、谨慎选药和调整剂量,儿童注意药物安全性和采用趣味康复法,孕妇谨慎评估药物风险,有特殊病史者权衡药物使用利弊。
一、急性期治疗
1.静脉溶栓治疗: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堵塞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常用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一般发病4.5至6小时内,符合相应适应症的患者可考虑此治疗。需严格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如近期有出血史、颅内病变等情况不能使用。
2.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对于大血管闭塞,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发病6至24小时内,经过严格评估可选择血管内治疗。比如对于大脑中动脉等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若无禁忌症,可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若患者发病前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4.神经保护治疗:一些药物如依达拉奉等,理论上可通过减轻脑损伤级联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临床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5.其他治疗措施
控制血压:一般不急于降压,除非血压过高(如收缩压大于220mmHg或舒张压大于120mmHg),避免过度降压影响脑灌注。降压需缓慢平稳进行,可选用拉贝洛尔等药物。
控制血糖:高血糖或低血糖均会加重脑损伤,需监测血糖并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血糖时可使用胰岛素。
维持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气管插管等,以保证脑组织氧供。
二、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一般在发病后24至48小时,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良肢位摆放等,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2.全面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如对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对于言语障碍患者,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全面评估各器官功能,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要谨慎,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同时,老年人康复训练耐受性相对较差,康复强度需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注重安全性。
2.儿童: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对少见,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康复治疗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采用趣味性的训练方法,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3.孕妇: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溶栓、抗血小板等药物使用要谨慎评估风险与获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可选择相对温和的方法,避免对孕妇腹部造成压迫。
4.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既往有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溶栓等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充分权衡出血风险与治疗获益;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癫痫发作,及时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