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方法
腰椎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卧床休息,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卧床时间因患者情况而异。其次是药物治疗,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但要注意其对胃肠道的刺激,用促进骨折愈合药物,特别是老年或骨质疏松患者。再者是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四肢主动活动防血栓和肌肉萎缩,中后期增加腰部肌肉训练。此外,下床活动后需佩戴腰部支具,其选择和佩戴时长依情况而定。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更严格卧床、加强营养、防并发症;儿童需家长耐心引导配合康复训练并合理用药;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控制好基础疾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卧床休息
1.对于腰椎骨折患者,卧床休息是保守治疗的基础。这有助于减轻腰椎所承受的压力,避免骨折部位因受力而进一步移位,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一般建议患者严格卧床,尽量减少腰部活动,翻身时需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
2.卧床时间因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而异。年轻且骨折较轻的患者,卧床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大约68周;而老年患者或骨折较为严重的,可能需要卧床812周甚至更久。这是因为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骨折愈合速度较慢。
二、药物治疗
1.止痛药物:腰椎骨折后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疼痛,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因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常用的止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等,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老年患者或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2.促进骨折愈合药物:钙剂、维生素D等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钙剂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补充钙剂可以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原料;维生素D则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强钙在体内的利用效率。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补充这类药物对骨折愈合更为重要。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在卧床期间,患者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四肢的主动活动,包括握拳、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等,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能防止肌肉萎缩。一般建议患者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
2.中后期康复训练: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增加腰部肌肉的训练。例如,进行五点支撑法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一天可进行23组。此训练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减轻腰部疼痛。
四、支具辅助
1.在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通常需要佩戴腰部支具。腰部支具能够为腰椎提供额外的支撑,分担腰部所承受的压力,减轻疼痛,同时有助于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骨折部位再次受到损伤。
2.选择支具时,应根据患者的体型、骨折类型等因素进行定制。佩戴支具的时间也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一般建议佩戴36个月,具体时长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更加严格地卧床休息,同时加强营养,保证钙剂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家属应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但儿童难以长时间配合卧床休息及康复训练。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尽量采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同时,在选择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