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的症状是什么
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炎性腰背痛(多隐匿起病,休息加重、活动缓解,有夜间痛)、脊柱活动受限(随病情进展各方向活动渐受限制)、外周关节症状(大关节受累致疼痛、肿胀等)、肌腱端炎(特定部位疼痛、压痛等)以及全身症状(活动期有低热、乏力等)。不同人群症状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青少年首发症状常为炎性腰背痛且进展快,影响发育,家长需关注,孩子要保持正确姿势并锻炼;成年人因压力易延误治疗,工作应常活动,确诊要遵医嘱;老年人症状复杂,合并疾病多,易摔倒,居住需防摔,治疗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
一、脊柱炎的常见症状
1.炎性腰背痛:这是脊柱炎较为突出的症状,通常隐匿起病,疼痛部位主要在臀部、下腰部,呈钝痛或酸痛,且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症状可缓解。夜间痛也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影响睡眠,使患者在夜间痛醒。比如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炎性腰背痛出现比例较高,可能与疾病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附着点炎症有关。
2.脊柱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脊柱各方向活动会逐渐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在弯腰、后仰、侧弯等动作时感到困难,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活动不适,之后受限程度会逐渐加重。例如,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弯腰系鞋带,脊柱前屈、后伸、侧屈等活动度明显减小,这是由于脊柱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及骨质增生、融合,影响了脊柱正常的灵活性。
3.外周关节症状:部分脊柱炎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以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压痛。髋关节受累时,患者在行走、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跛行。据统计,在一些类型的脊柱炎中,约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症状,这与脊柱炎症蔓延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累及外周关节有关。
4.肌腱端炎:常见于足跟、足底、胸肋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重。如跟腱附着点炎,患者在行走、站立时足跟部疼痛明显,这是因为炎症侵犯了肌腱、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导致局部的无菌性炎症。
5.全身症状:在疾病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左右,乏力感会影响患者日常的活动能力,消瘦和食欲不振则与疾病消耗以及炎症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例如,当脊柱炎病情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这些全身症状可能会较为明显,而病情得到控制后,全身症状会相应减轻。
二、不同人群脊柱炎症状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青少年:青少年患脊柱炎,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时,炎性腰背痛可能是首发症状,且进展相对较快。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身体发育产生影响,如导致脊柱侧弯、胸廓发育不良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青少年日常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久坐、弯腰等不良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活动度。
2.成年人:成年人患脊柱炎,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成年人在工作中若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办公、长期弯腰劳作等,会加重脊柱的负担,使症状恶化。因此,成年人在工作间隙应适当起身活动,进行脊柱的伸展运动。如果已确诊脊柱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切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患脊柱炎,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常合并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其他疾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脊柱的耐受性较差,脊柱炎导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可能会使他们更容易摔倒,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老年人居住环境应保持整洁、无障碍物,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等,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在治疗方面,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其他基础疾病,避免使用对老年人身体负担较大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