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中耳炎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全身症状方面,儿童较明显,可高热(达39℃及以上),伴畏寒、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婴幼儿还会烦躁、抓耳、哭闹;成人相对轻,可能低热(37.5℃38℃左右),伴乏力、头痛。耳部症状有耳痛,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等动作会加重;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炎症消退积液吸收后可恢复;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鼓膜穿孔后耳流脓,初期血性后转黏液脓性或脓性。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咽鼓管特点致易患,家长要留意症状、注意口腔卫生、防上感,反复患病需找病因;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炎症控制和恢复,且听力下降会加重生活不便,需积极治疗基础病、遵医嘱用药复查。
一、全身症状
1.儿童:儿童急性中耳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及以上,同时伴有畏寒、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炎症容易引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婴幼儿可能因耳部不适,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抓耳等行为,难以安抚。例如,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在患急性中耳炎时,常因耳部疼痛无法用言语表达,而通过频繁抓耳、摇头、哭闹来传达不适。
2.成人:成人全身症状一般较儿童轻,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可能伴有乏力、头痛等,但相对儿童而言,这些症状的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成人的免疫系统相对成熟,对炎症的反应相对缓和。
二、耳部症状
1.耳痛:耳痛是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在吞咽、咳嗽、打呵欠时可因咽鼓管的开放动作而使疼痛加重。初期耳痛可能较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部分患者会感觉耳部胀满、堵塞感。例如,患者在乘坐飞机起降过程中,由于气压变化刺激中耳,可导致耳痛突然加重。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耳痛感受,更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家长需仔细观察。
2.听力下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在急性中耳炎早期,中耳腔内积液,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在炎症消退、中耳积液吸收后,听力可逐渐恢复。患者可能会感到听声音模糊,与人交流时需要对方提高音量。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患急性中耳炎,若听力下降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导致语言迟缓。
3.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嗡嗡”声或“呼呼”声。耳鸣的出现与中耳炎症刺激、内耳功能受到影响有关。耳鸣症状在患者安静环境中更为明显,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有些患者在急性中耳炎痊愈后,耳鸣症状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4.耳流脓:当急性中耳炎发展到一定阶段,鼓膜穿孔后,外耳道可出现流脓现象。初期脓液可为血性,之后转变为黏液脓性或脓性。耳流脓是中耳腔内的炎性分泌物排出的表现,此时耳部疼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如果耳流脓持续不愈,提示炎症可能未得到有效控制,需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患急性中耳炎风险较高,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如出现不明原因哭闹、抓耳、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咽鼓管短、平、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所以要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反复患急性中耳炎的儿童,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听力受损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患急性中耳炎时,炎症可能更难控制,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老年人听力本身可能已有不同程度下降,急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进一步加重其生活不便。因此,老年人患急性中耳炎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