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治疗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治疗遵循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基础,如花粉过敏者在传播季减少外出等;药物治疗可快速控制症状,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治疗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进程,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或有鼻解剖结构异常者;特殊人群治疗需注意,儿童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有其他病史者治疗时要兼顾原有疾病,如合并哮喘用抗白三烯药,有心血管疾病用减充血剂需谨慎。
一、治疗原则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遵循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是治疗的基础,通过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可有效减轻症状发作。药物治疗可快速控制症状,免疫治疗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
二、避免接触变应原
1.对于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鼻腔,以减少花粉残留。
2.对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套。室内湿度控制在40%50%,可抑制尘螨生长。
3.动物皮屑过敏者,避免饲养宠物。如果无法避免,应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并让宠物远离卧室等休息区域。
三、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口服抗组胺药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鼻用抗组胺药局部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较少。
2.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但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喷药方法。
3.减充血剂:能迅速缓解鼻塞症状,但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
4.抗白三烯药: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鼻部和气道炎症。
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等,可稳定肥大细胞膜,防止组胺等介质释放,适用于轻度变应性鼻炎的预防。
四、免疫治疗
1.皮下注射免疫治疗:通过皮下注射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一般需要持续治疗35年,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需在专业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2.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将变应原提取物滴于舌下,使机体逐渐适应过敏原。该方法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和害怕注射的患者。同样需要持续治疗数年。
五、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经药物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鼻解剖结构异常影响鼻腔通气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下鼻甲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但不能根治变应性鼻炎,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
六、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药物治疗时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减充血剂。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用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在孕期生理状态特殊,用药需谨慎。尽量采用避免接触变应原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鼻用糖皮质激素中的布地奈德等。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用药时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4.有其他病史者:如合并哮喘的患者,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哮喘症状,可选择抗白三烯药等对哮喘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减充血剂时需谨慎,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