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怎么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目标是预防、缓解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综合多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过敏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规律作息和适度锻炼也有益;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抗白三烯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不同药物特点和适用情况不同;免疫治疗适用于特定患者但疗程长且有禁忌;手术治疗用于药物和免疫治疗不佳或有鼻解剖结构异常者,手术有风险。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特殊职业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诊,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方案,患者应记录相关情况,症状反复或控制不佳时需进一步评估和调整。
一、治疗原则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目标是预防、缓解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
二、治疗方法
1.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是治疗的基础。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空气净化器等。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过敏发生的风险。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有口服和鼻用制剂,口服抗组胺药起效较快,但可能有嗜睡等不良反应;鼻用抗组胺药局部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年龄的剂型和药物。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但长期使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有所不同,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较低的剂量。
减充血剂:可快速缓解鼻塞症状,但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应慎用。
抗白三烯药: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尤为适用,可减轻鼻部和下呼吸道症状。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主要用于预防变应性鼻炎发作,在接触过敏原前使用有一定效果。
3.免疫治疗: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方式。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愿意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免疫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35年,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使患者获得长期缓解。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哮喘等患者不适用。儿童免疫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鼻解剖结构异常影响鼻腔通气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下鼻甲成形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术应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适合儿童年龄的药物和剂型。免疫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疾病影响其学习和社交。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鼻腔清洁等。
2.孕妇:孕妇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时需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用药时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生活方式上,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4.特殊职业人群:如飞行员、驾驶员等,在使用可能影响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药物时需谨慎,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工作安全。可优先选择局部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四、治疗监测与随访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症状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记录症状变化、用药情况等,以便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对于症状反复或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进一步评估过敏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