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失禁的原因
男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包括: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方面,先天发育异常致尿道括约肌结构或功能缺陷可引发尿失禁;疾病因素有前列腺相关疾病(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前列腺手术损伤括约肌致尿失禁)、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致大脑调控排尿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影响神经支配控尿异常)、泌尿系统感染刺激膀胱致急迫性尿失禁;创伤因素包括骨盆骨折损伤尿道、会阴部外伤损伤括约肌或神经致尿失禁;其他因素有年龄增长致盆底肌肉等退变控尿能力下降、长期吸烟酗酒及重体力劳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尿失禁风险。
一、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相关因素
男性尿失禁可与尿道解剖结构及控尿生理功能异常有关。正常情况下,尿道括约肌等结构协同作用维持控尿功能。若因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尿道括约肌结构或功能缺陷,如先天性尿道下裂等情况,可能影响控尿能力引发尿失禁。例如,部分先天性尿道发育畸形患儿,从幼年时期就可能出现尿失禁相关表现,这与尿道正常解剖结构未发育完善直接相关,影响了尿液的正常储存与排出控制。
二、疾病因素
1.前列腺相关疾病
前列腺增生:随着男性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梗阻,使膀胱排尿阻力增加,长期如此可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出现逼尿肌失代偿,进而引发尿失禁。一般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6070岁男性中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可达5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症状。
前列腺手术并发症:前列腺切除等手术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等结构,导致术后尿失禁。比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手术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就可能引起尿失禁,此类情况在前列腺手术患者中占一定比例,且不同手术方式导致尿失禁的风险有所差异。
2.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男性脑卒中患者中,部分会出现尿失禁。脑卒中导致大脑对排尿中枢的调控功能障碍,使得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失去正常神经支配,从而引发尿失禁。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30%50%,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情况与女性有所不同,但都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排尿调控异常相关。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变性,影响了盆底肌等相关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控尿功能异常,出现尿失禁。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尿失禁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据临床观察,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尿失禁的比例可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泌尿系统感染: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刺激膀胱,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引起急迫性尿失禁。例如急性膀胱炎时,细菌感染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敏感性增高,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严重时可来不及排尿而发生尿失禁,男性也可发生此类情况,尤其在免疫力低下或个人卫生不佳的男性中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三、创伤因素
1.骨盆骨折:男性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尿道,如后尿道损伤,会导致尿道连续性中断,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进而引发尿失禁。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尿道损伤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并发症。
2.会阴部外伤: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或相关神经,导致尿失禁。比如会阴部骑跨伤,容易损伤前尿道,若损伤严重影响到尿道括约肌功能,就可能引起尿失禁,此类情况在有会阴部外伤史的男性中时有发生。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盆底肌肉等控尿相关结构会发生退变,尿道括约肌功能逐渐减弱,控尿能力下降,尿失禁的发生率升高。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男性,65岁以上男性中尿失禁的患病率可达10%20%左右,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增加尿失禁的风险。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可能导致泌尿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控尿结构的正常功能;酗酒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功能。另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增加腹压的情况,也可能加重尿失禁的发生,如长期搬运重物的男性,腹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对盆底及控尿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