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是打减毒还是灭活
乙脑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通过减毒病毒引发免疫反应,免疫效果较好,主要接种人群为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等,接种12剂次;灭活疫苗是将病毒杀死保留免疫原性,需接种23剂次,保存运输条件要求相对宽松。两者在年龄、健康状况、流行地区等方面有不同选择考量,如8月龄6周岁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选灭活疫苗,有神经系统病史者灭活疫苗更稳妥,流行程度高且监测不良反应低地区可选减毒活疫苗,医疗条件有限地区灭活疫苗更具优势。
一、乙脑减毒活疫苗
1.原理及特点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将乙型脑炎病毒接种到适宜的细胞培养基中,经过培养、收获病毒液,再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后冻干制成。其原理是让减毒的病毒在人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它的免疫效果较好,一般接种1剂次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接种2剂次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接近100%。
对于年龄方面,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是主要接种人群。从生活方式角度,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的人群均可接种,但如果有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情况则不宜接种。对于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有惊厥史、癫痫史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者需谨慎接种,因为减毒活疫苗可能在个别人群中引发较强烈的免疫反应,虽然概率较低,但仍需密切关注。
2.保护效果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乙脑减毒活疫苗能有效预防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接种过该疫苗的人群中,感染乙脑的概率显著低于未接种人群。例如,在一些乙脑高发地区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接种减毒活疫苗的儿童群体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
二、乙脑灭活疫苗
1.原理及特点
乙脑灭活疫苗是将乙型脑炎病毒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毒杀死,使其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乙脑灭活疫苗相对比较稳定,保存和运输条件要求相对宽松一些。一般需要接种23剂次,第1剂和第2剂之间间隔710天,第2剂和第3剂之间间隔112个月。
年龄方面,6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乙脑流行区的成人和进入流行区的人员都可以接种。生活方式上,健康人群一般均可接种,但同样,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患者不宜接种。有神经系统病史的人群接种时也需谨慎,灭活疫苗引发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减毒活疫苗可能稍低,但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
2.保护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乙脑灭活疫苗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乙脑的作用。接种后,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对乙脑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多项大规模的人群接种效果观察发现,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人群对乙脑的免疫保护率可达较高水平,能有效降低乙脑的发病风险。
三、两者的选择考量
1.从年龄因素考量
对于8月龄6周岁的儿童,一般来说,减毒活疫苗接种程序相对简单,接种12剂次即可。但如果儿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灭活疫苗,因为减毒活疫苗可能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存在潜在的风险,虽然这种情况发生概率低,但需要谨慎评估。而对于6周岁以上的人群,灭活疫苗可能也是一个选择,因为其安全性在更大年龄范围人群中的研究数据相对更充分一些。
2.从健康状况考量
如果受种者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如既往有癫痫发作等情况,灭活疫苗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因为减毒活疫苗可能在个别情况下引发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虽然概率低,但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史的人群来说,风险相对需要更谨慎把控。对于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禁忌证的人群,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可考虑,可根据当地疫苗供应情况、接种程序的便利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3.从流行地区考量
在乙脑流行程度较高的地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免疫效果较好、接种程序相对规范的疫苗。如果当地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监测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且人群接种后免疫效果良好,那么减毒活疫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而在一些医疗条件相对有限,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可能不太稳定的地区,灭活疫苗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其相对更稳定,对保存运输条件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