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的症状
小儿鼻炎症状分局部和全身,还需关注特殊人群情况。局部症状有鼻塞(急性为双侧渐进性,慢性单纯性为间歇性或交替性,肥厚性为持续性,变应性轻重不一)、流涕(急性初为清水样后变黏脓性,变应性为大量清水样,慢性为黏液性,鼻窦炎引发为脓性)、打喷嚏(变应性频繁连续,急性初期偶尔)、鼻痒(变应性突出,非变应性较轻)、嗅觉障碍(急性多为暂时,慢性久不愈可永久,变应性发作期下降);全身症状有发热(急性多由病毒感染,体温不等)、精神不振(因不适致睡眠差、影响发育)、咳嗽(分泌物倒流刺激,合并感染或诱发哮喘会加重);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鼻腔窄、黏膜嫩,护理要清洁鼻腔、严格用药、密切观察;过敏体质小儿要避过敏原、检测脱敏;有基础疾病小儿治疗要综合考量、积极治基础病、关注病情变化。
一、局部症状
1.鼻塞:小儿鼻炎可导致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鼻塞。急性鼻炎的鼻塞通常是双侧性且呈渐进性加重,初期可能为间歇性,随着病情发展变为持续性。慢性鼻炎的鼻塞特点有所不同,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即有时一侧鼻腔堵塞,有时两侧鼻腔堵塞,在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活动后减轻;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变应性鼻炎的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接触过敏原后症状会明显加重。
2.流涕:不同类型的鼻炎流涕特点各异。急性鼻炎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变为黏脓性鼻涕。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大量清水样涕,这是由于鼻黏膜受过敏原刺激后,杯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大量介质,导致分泌物增多。慢性鼻炎一般为黏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鼻窦炎引发的鼻炎,流涕多为脓性,量较多,有时还会伴有血丝,且可能出现鼻涕倒流至咽部的情况,引起咳嗽等症状。
3.打喷嚏:变应性鼻炎患儿打喷嚏较为频繁,常常是连续性发作,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是因为鼻黏膜受到过敏原刺激后,触发了鼻内神经反射,导致打喷嚏以试图排出过敏原。此外,急性鼻炎初期也可能出现偶尔打喷嚏的症状,但不如变应性鼻炎频繁。
4.鼻痒:变应性鼻炎患儿鼻痒症状较为突出,小儿会不自觉地用手揉鼻子。这是由于过敏原与鼻黏膜上的IgE抗体结合,激活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炎性介质,刺激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引起鼻痒。非变应性鼻炎也可能出现鼻痒,但程度相对较轻。
5.嗅觉障碍:小儿鼻炎引起的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堵塞嗅裂区,可导致嗅觉减退。急性鼻炎导致的嗅觉障碍多为暂时性,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恢复。慢性鼻炎如果长期不愈,鼻黏膜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嗅觉减退。变应性鼻炎在发作期也会出现嗅觉下降,发作缓解后嗅觉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儿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病毒的类型而异。一般来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如果小儿体温持续不退或伴有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2.精神不振:由于鼻塞、呼吸不畅以及身体不适,小儿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夜间睡眠不踏实、易惊醒。长期患有鼻炎的小儿,可能因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3.咳嗽:小儿鼻炎产生的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可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通常在夜间或晨起时较为明显,多为刺激性干咳。如果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可能会加重,伴有咳痰。此外,变应性鼻炎还可能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以干咳为主,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婴幼儿鼻腔相对狭窄,鼻黏膜娇嫩,鼻炎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严重。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由于婴幼儿不会擤鼻涕,家长可使用婴儿专用的吸鼻器轻轻吸出鼻腔内的分泌物。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过敏体质的小儿: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在鼻炎发作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家长要注意小儿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果小儿鼻炎症状与过敏因素密切相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进行脱敏治疗。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果小儿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鼻炎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在治疗鼻炎时,要综合考虑小儿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小儿的身体抵抗力。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