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失禁,怎么回事
憋尿失禁是指有尿意时无法及时控制排尿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与长时间憋尿致膀胱过度充盈、膀胱括约肌功能受影响等因素相关,其原因包括生理因素(膀胱过度充盈、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不同人群(儿童、女性、男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可通过养成良好排尿习惯、加强盆底肌锻炼、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来预防。
一、憋尿失禁的定义与表现
憋尿失禁是指在有尿意时,无法及时控制排尿,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通常与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过度充盈,膀胱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等因素相关。其表现为在本应能控制排尿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尿液不经意地漏出,可能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更为明显。
二、可能导致憋尿失禁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膀胱过度充盈
正常情况下,膀胱有一定的容量,当长时间憋尿时,膀胱持续扩张,超过其正常耐受范围。例如,正常膀胱容量约为300500毫升,若长时间憋尿使膀胱容量接近或超过极限,膀胱逼尿肌会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其收缩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排尿控制困难,出现失禁情况。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对于那些有不良排尿习惯,经常长时间憋尿的人群更为常见。
2.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膀胱括约肌包括尿道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它们在排尿过程中起到控制尿液流出的关键作用。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群中膀胱括约肌功能可能会出现退化,导致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容易引发憋尿失禁。例如,老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影响膀胱括约肌功能,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对膀胱括约肌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增加憋尿失禁的风险。
(二)疾病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神经对膀胱排尿反射的控制。例如,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使得大脑对膀胱的排尿指令传递出现障碍,从而引发憋尿失禁。这类疾病在不同年龄层都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对更容易面临憋尿失禁的问题。
2.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炎症可能刺激膀胱,导致膀胱频繁收缩,引起尿频、尿急,若未能及时排尿,就可能发展为憋尿失禁。例如,膀胱炎患者膀胱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敏感性增高,容易出现不自主的排尿冲动,若此时强行憋尿,就可能引发失禁情况。这类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在个人卫生状况不佳或机体免疫力较低时更容易发病。
三、不同人群憋尿失禁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憋尿失禁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不良排尿习惯,如玩耍时长时间憋尿等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出现憋尿失禁情况,可能与对排尿信号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较弱有关。例如,幼儿可能不能准确表达尿意,若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并引导排尿,就可能出现憋尿后失禁的情况。
2.应对建议
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时提醒儿童排尿,一般23小时左右提醒一次。要关注儿童的排尿信号,如扭动身体、哭闹等,及时带儿童去厕所排尿。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因为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引发儿童憋尿失禁。
(二)女性
1.特点
女性在妊娠期、分娩后以及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憋尿失禁。妊娠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小,容易出现尿频,若憋尿可能引发失禁;分娩过程中可能对盆底肌和膀胱括约肌造成损伤,产后恢复不佳可能导致憋尿失禁;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泌尿系统功能,也容易出现憋尿失禁情况。
2.应对建议
妊娠期女性要注意合理安排排尿时间,不要长时间憋尿。分娩后的女性要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等,有助于恢复盆底肌功能,减少憋尿失禁的发生。更年期女性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等相关治疗来改善泌尿系统功能。
(三)男性
1.特点
男性憋尿失禁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密切相关。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若长时间憋尿,容易引发憋尿失禁。此外,一些男性可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久坐等,也会增加憋尿失禁的风险。
2.应对建议
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等问题,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憋尿,尽量规律排尿。同时,要注意避免久坐,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前列腺的负担,降低憋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四、憋尿失禁的预防措施
(一)养成良好排尿习惯
定时排尿,一般建议每24小时排尿一次,不要等到有强烈尿意才去排尿,尤其是在工作、学习等忙碌时,要注意适时安排排尿时间。避免长时间憋尿,因为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损伤膀胱功能,增加憋尿失禁的风险。
(二)加强盆底肌锻炼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进行盆底肌锻炼。以凯格尔运动为例,女性可以收缩盆底肌肉,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男性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盆底肌收缩放松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膀胱括约肌功能,预防憋尿失禁。一般建议每天进行34组,每组1015次。
(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可能引发憋尿失禁的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例如,患有膀胱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以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降低憋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