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的诊断
尿道损伤的检查与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受伤情况、症状表现和既往病史以初步判断损伤部位;体格检查中的一般检查观察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局部检查查看会阴部、阴囊情况并通过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位置;实验室检查涵盖尿液检查(尿常规、尿三杯试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和血液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影像学检查有X线(骨盆平片、尿道造影)、CT和超声,不同检查各有优势可辅助诊断。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检查需考虑耐受能力、孕妇要注意辐射影响、儿童操作需精细且做好安抚、有尿道病史者诊断和治疗要更谨慎。
一、病史采集
1.受伤情况:详细了解受伤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若患者为骑跨伤,常提示前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因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使尿道球部处于暴力与耻骨弓之间而受损;骨盆骨折则易导致后尿道损伤,这在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尤其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更易因轻微外力导致骨盆骨折进而损伤尿道;锐器切割或火器伤可造成开放性尿道损伤;医源性损伤多发生在进行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之后。全面准确的受伤情况询问有助于初步判断尿道损伤的部位。
2.症状表现:了解患者是否有血尿,血尿的程度及出现时间。前尿道损伤时,血尿较为常见,可为初始血尿或全程血尿;后尿道损伤时,血尿可能程度不一,有时可仅有少量血尿。询问是否存在排尿困难,这是尿道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有尿潴留表现,感觉下腹部胀痛但无法自行排尿。了解尿道口是否有滴血或溢血,尿道部分或完全断裂时,尿道口可有鲜血滴出或溢血。另外,还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局部疼痛,前尿道损伤疼痛多局限在会阴部,后尿道损伤时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
3.既往病史:了解患者以往是否有尿道疾病,如尿道炎、尿道狭窄等,这类病史会使尿道局部结构和功能相对薄弱,更易受伤。还要了解是否有过盆腔手术史、放疗史等,手术可能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放疗可能影响组织的修复能力,这些因素在尿道损伤诊断及其后续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多见于后尿道损伤伴有骨盆骨折、大量出血的情况。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若有烦躁、焦虑等情况,可能与疼痛和排尿困难等不适有关。
2.局部检查:检查会阴部、阴囊等部位是否有血肿、瘀斑。前尿道损伤时,会阴部可出现明显血肿、瘀斑,还可能有阴囊肿胀;后尿道损伤时,耻骨上区可能有压痛、肿胀,有时可触及包块,提示可能有尿外渗或血肿形成。进行直肠指检具有重要意义,可了解前列腺的位置。后尿道损伤时,前列腺可能向上移位,同时还可检查直肠有无损伤,判断是否存在合并伤。一般男性患者进行该项检查,女性患者必要时可进行阴道指检来了解相关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查可明确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了解血尿情况及是否存在感染。尿三杯试验可以帮助判断血尿来源,若初始血尿提示病变多在尿道,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可能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等。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判断是否存在尿道感染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若培养结果阳性,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2.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情况,对于判断患者出血程度及是否存在贫血具有重要意义,若出血较多,血红蛋白会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异常,有助于后续治疗措施的制定。血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对于伴有休克、多器官损伤等患者的治疗监护有重要作用。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骨盆X线平片可了解是否存在骨盆骨折,对于后尿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尿道造影如逆行尿道造影是诊断尿道损伤的重要方法,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通过向尿道内注入造影剂,可清晰显示尿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若造影剂外渗至周围组织,则提示尿道连续性中断。顺行尿道造影则通过膀胱造瘘管向膀胱内注入造影剂后再观察尿道情况,在逆行尿道造影效果不佳或有禁忌时可考虑应用。
2.CT检查:对于尿道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等复杂情况的诊断价值较高。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骨盆骨折的细节、尿外渗范围、尿道周围血肿等情况,对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的患者,CT检查更能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信息。一般对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受伤情况复杂的患者,CT检查可更全面地评估病情,但需注意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搬动等操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3.超声检查:可用于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情况,包括膀胱是否充盈、有无尿外渗等。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在床边进行,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它还可以观察尿道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血肿大小、位置等有一定帮助。对于不能配合进行复杂检查的儿童或老年患者,超声检查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检查方式。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因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基础疾病较多,在进行各项检查时需要综合评估其耐受能力,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患者痛苦或导致新的损伤。对于孕妇需注意辐射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如需进行X线、CT等检查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防护措施。儿童尿道相对细小,在进行尿道造影等操作时需要更精细的技术手法,同时要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其因哭闹不配合影响检查效果。若患者有尿道手术史或其他尿道疾病史,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既往疾病对当前损伤的影响,可能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在判断损伤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