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好发于夏秋季。其主要症状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一般1-2天内可自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1.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2.症状
潜伏期:1-2天。
前驱期:起病急,可有发热、咽痛、头痛、肌痛等症状。
水疱期: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愈合期:病程一般为1-2周,部分患儿可遗留口腔黏膜色素沉着或脱屑。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测或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咽痛明显时可给予局部喷雾或含漱剂,如利多卡因、西瓜霜等。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进行治疗。
5.预防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患儿的口鼻分泌物和疱疹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6.特殊人群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会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总之,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