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育、绝经延迟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腹部包块等。诊断主要依靠诊断性刮宫、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治疗相关疾病等。
病因
雌激素长期刺激: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使用,不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4]。
其他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育、绝经延迟等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4]。
症状
阴道流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4]。
阴道排液:部分患者可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4]。
下腹疼痛: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4]。
腹部包块:一般腹部摸不到肿块,如内膜癌合并宫腔积脓,可有明显下腹部肿块及相应的压迫症状[4]。
其他:若癌肿累及子宫颈外口,可导致子宫颈口形态及功能异常,分泌物增多,可表现为血性白带、恶臭白带等[4]。
检查
诊断性刮宫:是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最主要的确诊方法。通过分段刮宫,能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累及范围,并可同时进行止血[4]。
细胞学检查:可通过宫腔刷、搔刮术等取材,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查,有助于诊断[4]。
宫腔镜检查:可直视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形态,并能在直视下取材活检,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
其他检查:B型超声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4]。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肿瘤,提高治愈率[4]。
放疗:放疗适用于术后高危因素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4]。
化疗:化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4]。
激素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激素治疗可能有一定的疗效[4]。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4]。
定期体检: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4]。
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避免长期雌激素刺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