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跟肛裂有什么区别
内痔是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形成、位于齿状线以上的柔软静脉团,因排便习惯不良等致静脉回流障碍发病,症状以便血、脱出等为主,检查靠肛门指诊等,轻度保守治疗、重者手术;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形成的小溃疡,因长期便秘等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症状有疼痛、便血、便秘,检查靠肛门视诊,急性多保守治疗、慢性多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治疗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内痔是由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通常位于齿状线以上,主要是由于直肠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多因排便习惯不良、长期便秘或腹泻、妊娠等因素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而发病。肛裂则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多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使肛管皮肤撕裂而造成,病理基础是肛管皮肤的全层裂开。
二、症状表现
内痔:一般以便血为主要表现,便血多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则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若发生嵌顿,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内痔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但妊娠女性由于盆腔压力增加,内痔可能更易加重。长期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内痔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肛裂:主要症状为疼痛、便血和便秘。疼痛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排便时由于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可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便血一般量少,鲜红色,附于粪便表面或便纸上。便秘则是因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导致粪便干结,进一步加重肛裂。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长期便秘人群更易罹患肛裂。
三、检查方法
内痔:医生通过肛门指诊可初步了解肛管内情况,直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痔核的大小、部位和形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肛门指诊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女性患者检查时需考虑生理结构特点,轻柔操作。
肛裂:一般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发现肛裂的创面,典型的肛裂溃疡呈梭形或椭圆形,底部鲜红,边缘整齐。但对于急性肛裂,不宜进行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四、治疗原则
内痔:轻度内痔可采用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坐浴,用温水或药物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病情较重的内痔,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选择需谨慎权衡,儿童内痔较少见,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而成年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肛裂:急性肛裂多采用保守治疗,如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缓泻剂;坐浴;局部涂抹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等。慢性肛裂则多需手术治疗,如肛裂切除术等。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肛裂患者,治疗时需优先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保守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