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和痔疮区别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形成小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部位等,症状为疼痛、便血、便秘,检查靠肛门视诊,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分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等,症状有便血、脱出、肛门不适等,检查用肛门视诊、直肠指诊、肛门镜等,治疗有无症状不用治,有症状非手术为主,严重时手术,临床需鉴别诊断并相应处理。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少数发生在前正中部位,男性及女性均可发病,多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导致排便时机械性创伤引起。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外痔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因素易诱发。
二、症状表现
肛裂:主要症状为疼痛、便血和便秘。疼痛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排便时由于粪便刺激溃疡面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管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可缓解,称为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缓解。便血出血量较少,鲜红色,多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沾染少量血迹。
痔疮: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和脱出,便血一般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有的呈喷射状出血,后期可出现痔核脱出,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时,可伴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痔疮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久坐人群痔疮脱出等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三、检查方法
肛裂:医生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溃疡创面。对于早期肛裂,需注意与其他肛周皮肤病变鉴别。
痔疮:肛门视诊可观察到内痔脱出情况及外痔形态,直肠指诊可排除直肠内其他病变,肛门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直肠下端及肛管内的情况,明确痔疮的类型和程度。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程度,比如儿童检查要更加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四、治疗原则
肛裂:急性或初发肛裂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坐浴(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润肠通便(多吃蔬菜水果,口服缓泻剂等),促进裂口愈合;对于慢性肛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裂切除术等。
痔疮: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疮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坐浴、局部应用痔疮膏或栓剂、注射疗法等;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需谨慎,儿童痔疮一般优先选择保守治疗,以避免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总之,肛裂和痔疮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区别,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