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血块是怎么回事
大便出现血块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肠道疾病(如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不同肠道疾病有不同高发人群及相应预防措施)、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有各自的高发人群及应对方法)以及其他情况(食物或药物影响,停止食用或服用相关物品后大便颜色可恢复正常),发现大便有血块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告知医生生活方式、病史等信息,医生会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肠道疾病
1.痔疮: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当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排便时受到粪便挤压,导致痔核表面黏膜破损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可凝结成血块随大便排出。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群,以及孕妇等腹压增加的人群更容易患痔疮。对于这类人群,平时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畅,孕妇要注意适当活动。
2.肛裂: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排便时干硬的粪便会撑开肛裂伤口,导致出血,若出血量较多且血液在肠道内积聚,可形成血块。儿童和中老年人因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大便容易干结,更易发生肛裂。这类人群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防止大便干结。
3.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可出现出血,血液与肠道分泌物混合形成血块。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多见。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少渣的食物。
4.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质地脆,容易破溃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凝固后随大便排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肠道息肉等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数量减少,使得肠道内出血不易止住,形成血块随大便排出。儿童和青少年患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相对较多,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受伤。
2.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肠道后形成血块。长期大量饮酒、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易发展为肝硬化。这类人群应戒酒,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定期复查肝功能。
三、其他情况
1.食物或药物影响:食用了大量的动物血制品,如猪血、鸭血等,或者服用了某些含铁的药物,可能会使大便呈现黑色或类似血块的外观,但这并非真正的出血。一般停止食用相关食物或药物后,大便颜色会恢复正常。
当发现大便有血块时,无论年龄、性别如何,都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生活方式、病史等信息,如是否有长期饮酒、吸烟习惯,是否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