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多动症怎么办
多动症的早期识别需关注核心症状持续超6个月且影响功能,通过多方式综合诊断;非药物干预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家长培训)和教育干预(个性化教育计划、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要谨慎,优先非药物且遵适应证,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对多动症儿童需给予理解耐心,家长营造温馨环境,老师关注帮助,定期复查,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早期识别与诊断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若小孩子出现明显且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如难以专注于日常活动、做事常丢三落四;多动表现为过于频繁的躯体活动,如坐立不安、手脚不停乱动;冲动表现为难以等待、常打断他人等情况,且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等功能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以及相关量表评估等进行综合诊断,需与正常儿童的活泼好动等表现区分开,因为正常儿童的相关行为一般是偶尔出现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症状,学习应对策略。例如教导孩子在课堂上如何集中注意力,通过设定小目标并逐步达成来增强自信心。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方式有所不同,低龄儿童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认知行为训练,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培训:家长在孩子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家长需要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采用正性强化的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如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能保持一定时间的专注,就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小奖励。同时要避免过度批评或溺爱,营造稳定、有规律的家庭环境,这有助于孩子情绪和行为的稳定。
教育干预
个性化教育计划:学校老师应根据多动症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如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多感官教学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座位安排上,将孩子安排在老师视线好、干扰少的位置;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和量,分阶段完成作业等,以适应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行为特点,帮助孩子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运动干预:适当的运动对多动症孩子有好处,如游泳、跳绳、球类运动等。运动可以释放孩子过剩的能量,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协调性和情绪稳定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的运动项目不同,学龄前儿童可选择趣味性强的运动游戏,学龄儿童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长。
三、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谨慎考虑,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要严格遵循适应证。目前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主要有中枢兴奋剂等,但对于低龄儿童应避免过早使用药物。药物的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医生会权衡药物治疗的获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配合非药物干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多动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老师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耐心。家长要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压力源。老师要在学校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适当的帮助,不要因为孩子的多动等症状而歧视孩子。同时,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根据孩子的治疗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含添加剂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食物,以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