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厌食症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主要由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疾病、气候、微量元素缺乏、药物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可伴有面色少华、唇舌色淡、形体消瘦、大便溏薄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微量元素、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持心情愉快、定期体检等。特殊人群如幼儿、孕妇、老年人也需注意预防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病因
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1.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违背患儿意愿,强迫进食或进食过饱,以及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食欲减退。
2.饮食习惯不良:未定时进食,以及爱吃零食、甜食、肥腻、油煎的食品也是厌食的常见原因。
3.疾病影响:全身各系统疾病也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食欲低下。常见的有急慢性感染、佝偻并贫血、维生素D缺乏、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
4.气候影响: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小儿食欲减退。
5.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不足也可影响胃肠功能。
6.药物影响:如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致胃肠不适,导致食欲减退。
二、症状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主要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但部分患儿虽食欲减退,仍可有饥饿感,或摄入食物后即有饱胀感而自动拒食。可伴有面色少华、唇舌色淡、形体消瘦、大便溏薄等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喂养史、饮食习惯、疾病史等。
2.全面体格检查,注意有无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微量元素、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4.必要时可进行胃肠镜等检查,以明确胃肠道有无器质性病变。
四、治疗
1.调整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少吃零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足够的热量。
2.补充微量元素:如有微量元素缺乏,应及时补充。
3.药物治疗:可给予健儿消食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等药物以健脾开胃。
4.中医治疗:如推拿、按摩、针灸等,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5.心理治疗:对于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需进行心理治疗。
五、预防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少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六、特殊人群
1.幼儿:幼儿的饮食应注意多样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零食。
2.孕妇: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食或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3.老年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出现厌食症状。因此,老年人在饮食上应注意易消化、富含营养,同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消化。
总之,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孩子出现厌食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