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的疾病是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和硅肺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长期炎症刺激易致肺气肿,中老年人、男性及有吸烟史等高危人群需戒烟、改善环境等;支气管哮喘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长期发作可使气道重塑、肺泡破裂融合成肺气肿,儿童和青少年高发,有家族病史等人群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支气管扩张症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气道和肺泡壁结构破坏引发肺气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要注意排痰等;硅肺是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肺部结节性纤维化,进而并发肺气肿,从事相关职业的男性患病风险高,需做好职业防护。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该病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原因在于其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痰液。同时,炎症还会破坏气道壁的弹力纤维和软骨,使气道壁的支撑力减弱,导致气道狭窄和塌陷。在呼气时,气体排出受阻,肺泡内气体积聚,压力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肺泡过度膨胀和破裂,形成肺气肿。年龄上,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更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进而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男性因吸烟比例相对较高,患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风险也更高。有吸烟史、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应戒烟,改善生活环境,加强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二、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会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气道狭窄。长期反复发作会使气道结构发生重塑,导致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同时,哮喘发作时,患者用力呼气,会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压迫肺泡,导致肺泡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引起肺泡破裂和融合,形成肺气肿。儿童和青少年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人群,若哮喘控制不佳,随着年龄增长,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增加。女性在孕期、经期等特殊时期,哮喘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更需密切关注。有家族哮喘病史、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治疗哮喘,定期复查。
三、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内长期存在细菌感染,炎症持续存在会破坏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支气管壁的破坏会导致气道失去正常的支撑,而肺泡壁的破坏则会使肺泡的弹性回缩力下降,气体排出困难,最终引发肺气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年。长期吸烟、有肺部感染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这类患者要注意排痰,避免感染,可进行呼吸训练以改善呼吸功能。
四、硅肺
硅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硅尘进入肺部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然后巨噬细胞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肺部的纤维化会导致肺组织弹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气体交换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并发肺气肿。从事矿山开采、石英粉加工、玻璃制造等职业的人群易患硅肺。男性从事这类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患病风险也更大。对于这类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硅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