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4周早产了怎么办
怀孕34周出现早产迹象需立即就医并保持冷静,在医院内,医护人员会对产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对早产儿进行保暖、呼吸和营养支持,后续护理中产妇要注意休息饮食和心理调节,早产儿家庭要营造适宜环境、合理喂养及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如患慢性疾病的产妇、有先天性疾病的早产儿和低体重早产儿,需分别采取严格控制病情、特殊护理治疗及密切关注生长发育等针对性措施。
一、紧急处理
1.立即就医:一旦发现怀孕34周早产迹象,如规律宫缩、阴道流血或破水等,需立刻前往附近具备新生儿救治能力的医院。因为34周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肺部,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和护理。
2.保持冷静:孕妇及家属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孕妇血压波动等不良情况。过度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后续的处理。
二、医院内处理
1.产妇方面
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阴道流血量等,及时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可能导致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为预防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同时,要注意产妇的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卫生用品。
2.早产儿方面
保暖:34周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低体温。会将早产儿置于暖箱中,维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热量散失,促进早产儿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呼吸支持:部分早产儿可能存在呼吸窘迫等问题,可能需要给予吸氧、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措施。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以保证其呼吸功能的稳定。
营养支持:早期可能通过静脉营养为早产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待其吸吮和吞咽功能逐渐完善后,可尝试经口喂养。对于无法经口喂养足够量的早产儿,可能会采用鼻饲喂养的方式。
三、后续护理
1.产妇护理
休息与饮食:产妇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心理调节:早产可能会给产妇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其树立信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早产儿护理
家庭护理环境:在家中要为早产儿创造一个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在55%65%。要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早产儿。
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要注意正确的喂养姿势,保证宝宝能够有效吸吮。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抵抗力提升非常重要。如果母乳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添加早产儿专用奶粉。
预防感染: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将病菌带给早产儿。接触早产儿前要洗手,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人员要避免接触早产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产妇有慢性疾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产妇,在早产发生后,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病情。糖尿病产妇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胰岛素用量;高血压产妇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防止病情恶化影响身体恢复和母乳喂养。
2.早产儿有先天性疾病:如果早产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部疾病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殊的护理和治疗。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早产儿进行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低体重早产儿:低体重的34周早产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更精心的护理。出院后,要更加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并与医生沟通,根据生长曲线评估其发育是否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