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肛裂的原因有什么
肛裂的成因涉及多方面,解剖学上肛管外括约肌浅部、直肠末端与肛管夹角、血供差异使肛管后壁易受损;感染因素包括肛窦炎、肛乳头炎、肛周皮肤病等炎症蔓延引发;便秘因大便干结、排便习惯不良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腹泻因频繁排便及肠道炎症刺激肛管皮肤;括约肌痉挛包括内、外括约肌痉挛加重肛管损伤;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皮肤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且常便秘易患,孕妇因子宫压迫、激素变化易便秘及影响血液循环而增加风险,儿童因肛管皮肤娇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便秘引发,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解剖学因素
1.肛管外括约肌浅部: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为坚硬,伸缩性差,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
2.直肠末端与肛管夹角:直肠末端与肛管形成一定的夹角,排便时粪便对肛管后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尤其是在大便干结、粗大时,这种冲击力更为明显,使得肛管后壁更容易受损,引发肛裂。
3.血供差异:肛管后正中线血供相对较差,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修复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损伤,愈合相对困难,容易形成慢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肛裂。
二、感染因素
1.肛窦炎:肛窦开口向上,容易存留粪便残渣,引发感染形成肛窦炎。炎症可向肛管皮下蔓延,导致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肛裂。
2.肛乳头炎:肛乳头受到炎症刺激可增生肥大,形成肛乳头炎。炎症的扩散可能波及肛管皮肤,破坏其完整性,增加肛裂的发生几率。
3.肛周皮肤病:如肛周湿疹、皮炎等,可导致肛周皮肤瘙痒,患者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后引发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肛裂。
三、便秘因素
1.大便干结:长期便秘导致大便干结、坚硬,排便时需要用力努挣,干硬的粪便会对肛管皮肤产生强烈的摩擦和扩张作用,容易造成肛管皮肤撕裂,形成肛裂。
2.排便习惯不良:有些人有憋便的习惯,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此外,排便时间过长,如长时间蹲厕玩手机等,会增加肛管局部的压力,也容易诱发肛裂。
四、腹泻因素
1.频繁排便:长期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频繁刺激肛管皮肤,可使肛管皮肤变得脆弱,容易受损。同时,腹泻时的粪便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细菌和毒素,对肛管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
2.肠道炎症:某些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累及肛管直肠,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容易形成肛裂。
五、括约肌痉挛因素
1.内括约肌痉挛:内括约肌具有自主收缩的特性,当肛管受到炎症刺激、粪便摩擦等因素影响时,内括约肌会发生痉挛,导致肛管局部缺血,加重肛管皮肤的损伤,延缓肛裂的愈合。
2.外括约肌痉挛:外括约肌痉挛可使肛管压力升高,排便时阻力增加,进一步加重肛管皮肤的损伤,促进肛裂的形成和发展。
六、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肛管皮肤弹性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便秘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肛裂。建议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2.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此外,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肛管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孕妇应注意饮食调节,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如果出现便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
3.儿童:儿童的肛管皮肤比较娇嫩,若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引起便秘,导致肛裂。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让孩子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儿童出现肛裂,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