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怎么治疗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及处理并发症。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感染(依病原菌类型和药敏选抗生素)、通畅呼吸道(用祛痰等药物,必要时用通气手段)、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控制心力衰竭(选用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感染等后若仍存在则选药)、处理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其他基础疾病者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等。同时患者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长期卧床者要预防深静脉血栓。
一、治疗原则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二、具体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根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2.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采用祛痰、镇咳、解痉、平喘药物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氨溴索、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必要时可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改善通气。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可通过翻身、拍背等方式协助排痰。
3.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给予吸氧,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若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可通过机械通气等方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4.控制心力衰竭:对于经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仍无改善的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强心剂适用于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宜小,且要密切观察毒性反应;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5.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经过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感染、缺氧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6.处理并发症:如出现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相应的处理。肺性脑病可采取改善通气、降低颅内压等措施;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纠正;消化道出血可给予止血药物等治疗;休克需针对病因采取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抗生素、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老年人咳痰能力较弱,要加强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促进痰液排出。
2.儿童: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排痰等。
3.孕妇:孕妇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病情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4.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
四、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戒烟限酒,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过敏原。对于有长期卧床史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适当进行下肢活动或使用弹力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