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孕妇年龄和产次因素(高龄孕妇血管弹性下降、多产孕妇子宫肌层弹性降低使胎盘早剥风险增加)、血管病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小动脉痉挛、慢性肾脏疾病引发高血压和水肿增加风险)、机械性因素(腹部外伤损伤胎盘附着部位、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在分娩时因牵拉导致胎盘早剥)、宫腔内压力骤减因素(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使宫腔压力下降引发胎盘早剥)以及其他因素(吸烟影响胎盘血液循环、滥用药物影响子宫和胎盘血管功能、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影响胎盘血液供应),针对不同因素有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孕妇年龄和产次因素
1.高龄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子宫血管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等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可能性。对于高龄孕妇,孕期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检,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适当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
2.多产孕妇:有多次分娩史的孕妇,子宫肌层受到多次牵拉,弹性降低,子宫血管的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多产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同时加强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血管病变因素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等,这类疾病会导致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底蜕膜螺旋小动脉也会发生痉挛,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破裂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从而导致胎盘早剥。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血压,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2.慢性肾脏疾病: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肾脏功能受损,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水分排出不畅,容易引起高血压和水肿等症状,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此类孕妇需要积极治疗肾脏疾病,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变化,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的饮食原则。
三、机械性因素
1.腹部外伤:孕妇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时,可能会直接损伤胎盘与子宫壁的附着部位,导致胎盘早剥。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去人员拥挤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避免腹部受到外力冲击。
2.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时脐带的牵拉可能会导致胎盘早剥。在孕期产检时,医生可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了解脐带的情况。如果发现脐带过短,孕妇要在分娩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四、宫腔内压力骤减因素
1.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双胎妊娠时,第一个胎儿娩出后,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双胎妊娠的孕妇在分娩时,医生会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控制胎儿娩出的速度,避免第一胎儿娩出过快。
2.羊水过多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羊水过多时,子宫张力较大,破膜后羊水迅速流出,宫腔内压力急剧下降,也容易引发胎盘早剥。对于羊水过多的孕妇,破膜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高位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同时密切观察孕妇的情况。
五、其他因素
1.吸烟:孕妇吸烟会使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2.滥用药物:孕妇滥用可卡因等药物会影响子宫和胎盘的血管功能,导致血管痉挛和缺血,从而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孕妇在孕期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对胎儿和胎盘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如果孕妇本身存在易栓症等血栓形成倾向,胎盘血管内可能会形成血栓,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胎盘早剥。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孕期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