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惊厥怎么办
婴儿惊厥给出应对方案,包括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记录发作时间、不往嘴里塞东西;不同年龄段婴儿应对有差异,新生儿期惊厥应立即送医,婴儿期高热惊厥可物理降温,幼儿期惊厥持续不缓解或频繁发作需就医;明确了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发作超5分钟、发作后意识未恢复、频繁发作、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等;还提及后续注意事项,涵盖饮食、生活护理和预防复发;最后对早产儿、有家族惊厥病史及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给出应对提示。
一、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婴儿平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解开衣领,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等反流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2.防止受伤:移开周围可能伤害到婴儿的物品,如尖锐的玩具、硬物等。不要强行束缚婴儿的肢体,避免造成骨折或其他损伤,但要注意防止婴儿从床上或其他高处滚落。
3.记录发作时间:用手机等工具记录惊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观察惊厥发作的表现,如肢体抽搐的部位、眼睛的状态、是否有口吐白沫等,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
4.不要往嘴里塞东西:以往认为要在婴儿嘴里塞毛巾等物品防止咬伤舌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可能会损伤婴儿的牙齿、口腔黏膜,还可能导致异物阻塞气道。
二、不同年龄段婴儿的应对差异
1.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这个阶段的婴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惊厥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送往医院,在送医过程中也要持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婴儿期(28天至1岁):此阶段惊厥常见原因有高热惊厥、低钙惊厥等。如果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在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的同时,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进行物理降温,但动作要轻柔。
3.幼儿期(1至3岁):除了高热惊厥外,还可能因癫痫等疾病引起惊厥。若惊厥发作持续不缓解或频繁发作,应尽快就医。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情况下,婴儿惊厥大多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仍未缓解,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送医。
2.惊厥发作后意识未恢复:惊厥停止后,婴儿应逐渐恢复意识。若意识长时间未恢复,或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3.频繁发作:如果婴儿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惊厥,无论每次发作时间长短,都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4.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伴有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皮疹等,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四、后续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婴儿惊厥缓解后,饮食要根据其年龄和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按需喂养;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生活护理:保证婴儿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注意观察婴儿的体温、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预防复发:如果是高热惊厥,在婴儿发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过高诱发惊厥。对于有惊厥病史的婴儿,家长要了解相关的预防知识,遵医嘱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
五、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儿:早产儿身体发育更不成熟,发生惊厥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家长要格外注意观察其日常表现,一旦出现惊厥迹象,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婴儿的早产情况及相关病史。
2.有家族惊厥病史的婴儿:这类婴儿发生惊厥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家长要学习更多关于惊厥的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婴儿:如先天性心脏病、脑部疾病等,惊厥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处理惊厥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