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肺动脉栓塞的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及其他表现。症状有呼吸困难(约80%,多突发、活动后加重)、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咯血(小量常见,24小时内发生)、晕厥(可为首发或唯一症状);体征方面呼吸系统有呼吸急促、发绀、哮鸣音等,循环系统有心动过速、血压变化、右心扩大体征等;其他表现有低热等发热情况,约50%70%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有患肢肿胀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是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占80%。多为突发,活动后明显加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栓塞后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增快。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发生肺动脉栓塞,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可能基础呼吸功能较弱,呼吸困难症状相对更易被忽视,但也会出现气促进行性加重的情况。
(二)胸痛
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多因栓子累及胸膜,发生率约40%70%,疼痛部位多在同侧胸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心绞痛样胸痛则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率约12%,疼痛性质类似心绞痛,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不同性别在胸痛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可能因同时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乳腺疾病等)而容易造成胸痛表现判断的干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肥胖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后胸痛表现可能因基础状态影响而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比如肥胖者可能胸痛症状相对不典型,易被忽略。
(三)咯血
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发生率约11%。多在栓塞后24小时内发生,主要是因肺梗死导致肺泡壁或支气管黏膜受损出血。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咯血表现可能会被原发病症状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四)晕厥
可为肺动脉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发生率约13%。主要是由于栓子堵塞肺动脉,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儿童发生晕厥可能与先天性心肺疾病基础有关,而老年人则可能因血管弹性差、基础心脑血管功能减退,在发生肺动脉栓塞时更易出现晕厥表现。
二、体征表现
(一)呼吸系统体征
呼吸急促最为常见,频率可>20次/分;发绀也较为常见,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啰音,部分患者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呼吸体征变化相对更迅速,如婴儿可能出现三凹征等更明显的呼吸困难体征;老年人肺部基础病变较多,可能影响肺部啰音等体征的典型表现。
(二)循环系统体征
心动过速是常见体征,心率可>100次/分;血压变化多样,可正常、降低甚至休克;右心扩大体征,如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P?>A?)、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等。不同性别在循环系统体征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若合并妊娠等特殊情况,循环系统体征可能因妊娠生理变化而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后,循环系统体征可能受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影响而表现不典型;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其基础心功能状态会影响循环系统体征的呈现,比如本身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后右心衰竭相关体征可能更易被激发。
三、其他表现
(一)发热
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体温可>38.5℃。发热机制可能与肺梗死组织吸收有关。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其他合并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鉴别;老年人发热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区分。
(二)深静脉血栓的表现
约50%70%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有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对于有长期卧床、下肢骨折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注意检查下肢深静脉情况。例如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若同时出现肺动脉栓塞相关表现,需高度警惕两者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