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多在中上腹,呈持续性、可放射,弯腰抱膝位可减轻,不同年龄及有腹部手术史者表现有差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腹痛需高度怀疑)、恶心呕吐及腹胀(呕吐后腹痛不减轻,腹胀与病情轻重有关,儿童、老年人及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症状可能更严重,不良饮食习惯可诱发或加重)、发热(中度以上,持续35天,持续不退或升高提示合并感染,儿童、老年人及有慢性感染病史者情况需关注,劳累、着凉会增加发热风险)、黄疸(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且较轻、数天内消退,与多种因素有关,儿童、老年人及有胆道疾病史者病情可能更复杂,长期高脂饮食可增加风险),不同人群出现症状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一、腹痛
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作,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疼痛原因主要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刺激和牵拉其包膜上的神经末梢,以及炎症渗出液和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和腹膜后组织。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仅表现为哭闹不安;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腹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更为复杂,需仔细鉴别。生活方式方面,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腹痛,更应高度怀疑急性胰腺炎。
二、恶心、呕吐及腹胀
多数患者起病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吐出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同时伴有腹胀,腹胀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重症患者腹胀明显,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恶心、呕吐主要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腹胀则与肠麻痹、腹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密切关注;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腹胀可能更为明显,影响进食和呼吸。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积极处理。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快、过多油腻食物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这些症状。
三、发热
患者可出现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发热主要是由于胰腺炎症反应以及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逐渐升高,提示可能合并有感染,如胰腺脓肿、胆道感染等。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导致惊厥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加重心肺负担。有慢性感染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热等严重的感染表现。生活中,过度劳累、着凉等可能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增加发热的风险。
四、黄疸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一般较轻,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数天内可消退。黄疸的发生主要与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Oddi括约肌痉挛以及合并胆道疾病等因素有关。儿童出现黄疸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评估肝功能等指标;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肝胆系统的基础疾病,黄疸可能更为明显,且消退时间可能较长。有胆道结石、胆囊炎等病史的患者,黄疸发生率更高,病情也可能更复杂。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胆道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温馨提示:不同人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特别注意。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是否哭闹不安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避免给儿童滥用药物,尽量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等。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快,家属要关注老人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有腹部手术史、慢性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等,有助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如果出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