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高烧惊厥怎么办
宝宝高烧惊厥处理、预防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紧急处理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并解开束缚物,勿强行按压肢体,记录发作时间,超5分钟未缓解呼叫急救,惊厥停止后用湿毛巾轻柔擦拭大血管部位物理降温;之后无论是否停止都应尽快送医,配合医生完成体格及血液、脑电图等相关检查,接受药物治疗;日常通过监测体温,超38℃物理降温,超38.5℃依年龄选合适退烧药,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适当活动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人群等预防;有惊厥家族史宝宝更要密切关注体温积极降温,低龄宝宝体温超37.5℃需重视,物理降温水温适宜、用药遵医嘱,有基础疾病宝宝发热及时就医并告知病史,日常避免劳累、注意增减衣物。
一、宝宝高烧惊厥的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宝宝侧卧,避免仰卧,以防呕吐物误吸,堵塞气道。解开宝宝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让呼吸道保持顺畅。
2.不要强行按压:当宝宝惊厥发作时,肢体可能会出现抽搐,此时不要强行按压宝宝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
3.记录发作时间:从惊厥开始到结束,记录发作的时长。一般惊厥发作时间较短,若超过5分钟仍未缓解,需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4.物理降温:在惊厥发作停止后,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擦拭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二、送医治疗
1.及时就医:无论惊厥是否自行停止,都应尽快送往医院。因为宝宝首次发生高烧惊厥,需要医生评估病情,明确病因,判断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疾病。
2.配合检查:到医院后,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血液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3.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高烧,会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惊厥,可能会使用止惊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三、日常预防
1.监测体温:日常要密切关注宝宝体温变化,当宝宝体温超过38℃时,就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如上述的湿毛巾擦拭等方法。当体温超过38.5℃,且宝宝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要注意根据宝宝年龄选择合适剂型,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超量。6个月以下宝宝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宝宝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烧药,需就医遵医嘱。
2.增强免疫力:平时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宝宝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从而降低高烧惊厥的风险。
3.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宝宝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在疾病流行季节,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当宝宝出汗后,要及时擦干,避免吹风受凉,防止感冒发烧。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有惊厥家族史宝宝:这类宝宝发生高烧惊厥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宝宝体温,一旦发热,要更加积极地采取降温措施。日常要注意宝宝的生活护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若宝宝出现发热,即便体温未达到高热,也建议及时就医咨询,评估是否需要提前干预。
2.低龄宝宝:由于低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高烧惊厥。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对于1岁以内宝宝,体温超过37.5℃就要引起重视,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等情况。在物理降温时,水温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宝宝皮肤。如需使用退烧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因为低龄宝宝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用药不当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3.有基础疾病宝宝: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宝宝,本身抵抗力较差,更容易感染发热,发生高烧惊厥的风险也增加。家长除了要积极治疗宝宝基础疾病外,在宝宝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宝宝的基础疾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避免宝宝过度劳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