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有多种临床表现,腹痛为主要症状,程度和性质不一,多位于中上腹,弯腰抱膝位可减轻;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呕吐后腹痛不减轻,腹胀程度与病情相关;多数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持续不退或升高可能合并感染;部分患者出现黄疸,原因包括胰头肿大压迫和合并胆道疾病;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还可能有手足抽搐、精神症状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需考虑基础病影响;儿童少见且表达能力弱,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孕妇腹部体征不典型,治疗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有基础疾病者发生风险高,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病。
一、腹痛
1.疼痛程度和性质: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通常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疼痛性质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疼痛往往越剧烈。
2.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当炎症累及全胰腺时,疼痛范围较广,可波及整个上腹部。若炎症主要集中在胰头,疼痛多在右上腹;炎症以胰尾为主时,疼痛可偏向左上腹。
3.影响因素:患者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而平卧时疼痛可能加重。这是因为弯腰抱膝位可减轻胰腺对腹膜的刺激,减少神经末梢的牵拉。
二、恶心、呕吐及腹胀
1.恶心呕吐特点:起病后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这与一般的胃肠道疾病不同,一般胃肠道疾病呕吐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2.腹胀原因:腹胀程度与病情相关,轻症患者腹胀较轻,重症患者腹胀明显,甚至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肠腔内气体和液体积聚所致。
三、发热
1.发热类型: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炎症越严重,发热可能越明显。
2.特殊情况:若发热持续不退或逐日升高,提示可能合并有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热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较小。
四、黄疸
1.出现原因: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二是合并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
2.表现特点:黄疸一般在发病后12天出现,可逐渐加深。黄疸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重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复杂。儿童患者出现黄疸时,要特别注意其肝脏功能的变化。
五、低血压及休克
1.发生机制:主要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致周围血管扩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
2.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休克的发生提示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进行抢救。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休克,且预后相对较差。
六、其他症状
1.手足抽搐: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大量脂肪组织坏死分解出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脂肪酸钙,大量消耗钙,导致血钙降低。低钙血症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
2.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谵妄等,这可能与严重感染、毒素吸收、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对于有腹痛、恶心等症状的老年人,应及时进行详细检查。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的部位和程度,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适应证。
3.孕妇:孕妇患急性胰腺炎时,由于子宫增大,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且炎症刺激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或流产。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治疗方法。
4.有基础疾病者:患有胆道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高。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如高脂血症患者要控制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



